《鸡毛飞上天》原型:身价300亿成浙江女首富,却沦落到破产地步
2017年,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火爆播出。
故事讲述了张译和殷桃演绎的小商人,经过不断的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企业家。
这部剧看起来非常的魔幻,主角团无所不能,总可以化险为夷,简直就是“龙傲天”模版。
然而,这并不是完全虚幻的,这两位角色都是有其原型的,那就是曾经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跟她的丈夫虞云新。
周晓光在电视播出的那一年,就已经有了330亿的身价,排到了胡润富豪榜的前一百名。
如此成就,让她更加意气风发,风光无限。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年,周晓光的新光集团便摇摇欲坠,债务缠身,最终所有资产烟消云散,还欠下数不清的债。
这位白手起家的女强人为何会落到如此下场?
早期经历
在电视剧中“鸡毛换糖”一直贯穿着全剧情,就像是微不足道的人,也会创造奇迹,现实中的周晓光也是如此。
1962年,周晓光出生于浙江的贫困山村,家中姐妹众多,过得非常艰辛。
初中才毕业,16岁的周晓光便开始另谋生活。
她的母亲拿着一本地图册,便开始带着周晓光踏上了云游四海的“鸡毛换糖”创业之路。
与电视剧中的女主角"骆玉珠"一样,他们从批发商那里采购一些小商品,便搭上火车,去各个城市摆摊。
因为此,周晓光常常累的站不住,瘦骨嶙峋还一身病。
这种四处流浪,走街串巷的生活持续了7年,周晓光终于攒下了2万块钱。
这时候的周晓光,已经厌倦了东奔西走的日子,恰好又结识了与她经历类似的虞云新,他们在1985年结为夫妻,在义乌定居。
创业之路
两人婚后在市场上租了个店铺出售小商品,虽然穷,但是也还过得去。
然而,正如鸡毛风上天一样,这对夫妻的运势很快也就来到。
随着经济政策的改变,和邓公的南巡讲话,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下海经商的浪潮。
义乌作为很多商品集聚地,自然是更加红火,很多商贩都开始建厂了。
周晓光夫妇借着这个趋势,也成为了一家香港著名饰品公司的内地代理商,开始源源不断的铺货。
由于太过火爆,很多时候,香港的企业甚至都供不上货物,导致周晓光夫妇干瞪眼。
两人商议了一番,认为不能老是受人牵制,决定开厂,创立自己的品牌。
1995年,周晓光夫妇各处筹钱,以700万巨资,开设了新光饰品公司。随后又凭借夫妇两人高超的眼光,设计了好几千款饰品。
按照周晓光的话来说,她要让中国所有的女性时尚起来。
在这样神圣的目标下,再加上各种新思潮的时尚元素,周晓光的公司短短两年间,就达到了上亿的规模。
拥有如此的成就,周晓光一跃成为饰品行业里的龙头老大,手下养着上千名员工,被人称为饰品女王。
整个九十年代,周晓光简直就像坐火箭一样,感受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当然,像她这样想法的人有很多,人们看到红利之后,也开始纷纷下场,义乌的饰品行业,也开始饱和了起来。
这时,周晓光开始面临企业的第一道难关,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打出优势,存活下来。
傲视全球
随着市场的发展,饰品行业的红利越来越少,但周晓光丝毫不惧,她有着极为长远的眼光。
进入21世纪,周晓光夫妇带着自己的产品,开始再次向人们推销,只不过,这次是站在亚洲珠宝的展台上。
凭借出色的口才和一流的产品,新光开始走向了世界,进行出口。
更为离谱的是,借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周晓光还出口了大量印有和平鸽,美国国旗等一系列的饰品。
甚至美国总统都用上了新光的领带夹。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很多国际大品牌也开始找到新光,将中国的代理权交给她。
随着极限扩张,新光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毫不夸张的说,全国的饰品市场,7成都被新光掌控。
然而,周晓光并没有止步于此,她知道,不管是代工,还是自己生产的,大多都是走的批发,薄利多销的路线,这样下去,低端市场早晚也会被瓜分。
想到此,周晓光开始不断的布局,带领新光走向高端,她先是找了有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再请明星进行联名,冲击高档珠宝业。
可惜,这一次,只是打着著名设计师旗号的话,并没能让观众买账,高档产品销量惨淡,一言难尽。
这是周晓光的一个失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决策,将会一步步的带领这个新光王国走向毁灭。
失败之路
2003年,中国最备受瞩目的行业,那必然是房地产。
看着这如日中天的地产,周晓光心动了,她认为,跟着大浪潮走肯定没错,自己就是这样起飞的。
所以,周晓光斥巨资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创立了新光地产公司。
这个项目起步非顺利,周晓光先是收购了浙江万厦房地产集团,实现了跨界经营。
再借此拿下了很多房地产集团的股份,开始慢慢收网。
除此之外,周晓光还大量的投资了装修城,酒店,等各种产业。
随着义乌世贸中心的成功建立,新光在房地产开始发力,获得了不少资本的加持。
然而,命运再次席卷而来,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但周晓光认为自己的商业帝国庞大,后知后觉,无动于衷。
甚至还为了彰显实力给义乌很多快撑不下去的企业进行注资。
这一套操作下来,周晓光虽然拿下了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但却增添了200亿的负债。
但是之后的周晓光依旧没有收缩产业,反而觉得,胆子一定要大,才可以创造神话。
在资本的追逐下,周晓光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2011年,她手下的集团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随后,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扩散到自己的其他产业。
一时间,周晓光债务缠身,不得不发售债券,希望渡过难关。
然而,木已成舟,企业效益连连下降,工人待遇一降再降,周晓光的商业帝国士气不再,已经摇摇欲坠。
2019年,新光集团的三家子公司宣布破产,债务高达357亿。
之后,新光集团被法院强制执行,走向了查封的道路。
2020年的时候,周晓光夫妇被迫辞去职务,还被法院通缉,名下的各种资产也被拍卖。
然而,这并不能全部抵消债务,周晓光夫妇身上还欠着55亿,直接变成了老赖。
这位乘势而起的天才,也在大势之下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