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你来人间一趟,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北方的三月,风依旧清冽,甚至送来雪花阻止春意晕染这片土地。
在雪中行走时,不禁想起海子那首诗中的话——我的骨骼雪白/也长不出青稞;
也不禁感叹,这位把浪漫情怀融入文字,表达对美好事物眷恋和对生命崇高赞美的诗人已离去三十年。
说起海子,就无法绕开那首《亚洲铜》。它使海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也表达着海子对于民族苦难生存境况深沉广阔的文化反思。
亚洲是一块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祖祖辈辈在此繁衍生息,孕育出绚烂文化,就像海子所说“那两只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们吧”他告诉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即使向前,也别忘记带上那些古老而高尚的精神文明。
而铜,让人想到兵器、乐器,想到在地下深处埋藏着的厚重压抑的情感。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死在这片广阔却贫瘠的土地上,死在这片承载了悠久文明也饱含辛酸屈辱的土地上。
人们在他笔下是青草,看鸟飞远的同时任由海水将自己淹没,在民族的苦难命运前隐秘地反思抗争。
而我最爱的一句,是最后那句“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 想象中的人们在跳舞,在狂欢,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虔诚祈祷与憧憬。
即使生于贫瘠土地无法逃脱,我们也依旧爱这自然、这历史,我们也依旧会在这里跳出壮美的舞蹈,为自己颂歌。
因为,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海子的诗,既有壮阔恢宏浓墨重彩的肆意宣泄,也有色彩斑斓细腻柔和的情感流露。
他的血液里有狂风巨浪也藏着暖阳木棉,他可以让你在诘问中无地自容,也可以牵起你的手带你去感受温暖美好。
他是矛盾的,可这份矛盾令人着迷。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说人间不值得的人,一定是忽略了这句话的本意。人间不值得,原本是劝人们不要和自己较劲,让自己难受,而是要开心。
人间是充斥着尘埃的人间,我们淹没在喧嚣中,被蒙住眼睛,捂上嘴巴,被浑浑噩噩地牵引着向前,一路风尘仆仆,忘了起点,丢了终点。
行走于世难免沾染风霜,可我们要记得抬头看看太阳,给自己一个沐浴阳光的机会。那些美好不应该被我们匆匆遗忘在路边,哪怕是一枝嫩芽,也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惊喜。
行走的目的不是赶路,而是去看一看生命在春去秋来中从繁盛到枯寂的缩影;看一看那些与自己相同又不同的人是以怎样的轨迹游历世间;
看一看候鸟迁徙,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看一看潮汐和极光,感受自然的神秘与瑰丽。
我想,海子的人间,是值得的。
他将所有情感付诸笔端——被压迫的人,被禁锢的思想,看似自由实是绝望的囚徒;岁月在流逝,历史在更迭,爆发或是灭亡在沉默中挣扎;
你带来春天却被白雪抱去,九月的云和河水都美,我们都可以亲吻到最爱我们的自然;清晨的野花和鹿带来感动,白鸽飞过却不说,祁连山矗立那里便是一种悲怆。
他将内心所有炙热毫无保留地倾吐,把世界赐他的才华加倍返还。虽然创作时间只有短短七年,但他留下的二百余万字作品足以让世界惊艳。
海子的抒情,不是主观抒情和自我陶醉,而是对实体的歌颂。他诗中所有的生命元素不是寄托感情的意象,而是引发感悟的源泉。
他对生毫不吝啬地赞美,也对死有一种壮美的执着。
《春天,十个海子》是他的最后一首诗。
面对春回大地的生机焕发,他感到渺小和迷惘。
他写“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蓬勃的春色并没有让他感受到以往的温暖和希望,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心底的困惑。
这时的他,与世界对立,忍受着撕扯挣扎——十个海子低低的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其实自始至终,是海子的简单偏执将他送上走向死亡的道路。
有人说,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
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他笔下流露了对死亡的倾向——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所以,他在三月春色开始入侵时转身,与温暖背道而驰投入死亡的怀抱。
他的故事,从亚洲铜那片见证历史的土地开始,到历经岁月洗礼的山海关结束;火车呼啸而过,替安静离去的他释放内心的山崩海啸。
他的浪漫精神融入春日的明媚,似是为他送行,从自然中得来的抒情,终究归还自然。
海子来人间一趟,阅尽悠久历史,看遍世间冷暖,走过春秋跨过山海,向外探索世界,对内发掘自我。
留下作品供人拜读,留下他特有的偏执浪漫,他的狂放和内敛都是如此独树一帜。他走后,中国诗歌的先锋性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就此结束。
他的陨落令人惋惜,却也是最合适的结局。
诗是可以时时陪伴身侧的文学,相比起其他形式的冗长,诗歌大多短小,仅仅需要几分钟,便可以读完一种思想、一个故事甚至一个人的一生。
诗歌中也蕴含着艺术,就像海子《在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写到“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读诗的意义,大概是能诗人细腻独到的视角中感受被自己忽略的一切。
我来人间一趟,却忘了看看太阳,封闭在人群中,随着多数人向前或是退后,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日渐麻木变成机械,被固定在时间的齿轮上重复转动。
诗歌重新赋予我生机,为冰冷的灵魂注入温暖,重铸我的血肉,使之成为真正的生命体。
诗歌的语言是无可比拟的,它可以直白地暴露所有,以狂风暴雨之势扑面而来,让一切无可遁形,逼你直面现实和内心,随着一行行文字反问自己;
它也可以内敛含蓄,牵起你的手到一片草地,却不告诉你什么是生机,它带你看那朵野花,看那片阳光投下的树荫,只等待你自己去感悟。
诗是别人的诗,故事是别人的故事,可我们总会和他们在某个时刻产生共鸣。我们需要被唤醒,需要有一种途径宣泄。
诗人将我们扯出碌碌的生命,将我们难以言喻的情感具象,读诗的过程,就像是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他更清醒、更勇敢、更愿意直面内心和现实、更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他看到了我看不到的美丽,说出了我不敢说的话。
我在诗中寻回自己。
你来人间一趟,不是为了消失人海甘于无为;不是为了耗过二十四小时之后继续耗过三百六十五天;不是为了磨平所有棱角变成别人的附庸者。
你来人间一趟,是生命的恩赐,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你要去行走,去思考,去尽可能多地经历一切,也许你无法控制一些事情,但你可以掌控自己。
你来人间一趟,怎能不回顾历史洪流,看看自己在时间夹缝中奔跑的身影;怎能不追一追风,看它掠过高山海洋拂过沙漠草原;怎能隐藏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错过肆意宣泄开怀洒脱的快意。
人间是光怪陆离的人间,人间是冷酷现实的人间,人间也是等待挖掘的宝藏,等你亲自去拾起,亲自去品味。
希望你迎来结局时,坦荡无悔,说一句人间值得。
(文/熙扬 图/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