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他是来自海上的孤鸿、音乐是他的宿命
《海上钢琴师》,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4K修复版于2019年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了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海上钢琴师》以天马行空般的叙事、优雅生动的画面、真挚而自然的演绎以及无处不在的妙到毫巅的音乐,得到影迷的认可。其中尤以作曲大师莫里康内的加盟,令影片产生夺胎换骨的效果,他用天才的配乐使整部影片充满着宛如梦幻的艺术气息。
影片的最大精彩之处就是斗琴:第一回谢利演奏一首华丽流畅的爵士钢琴曲,1900演奏的是家喻户晓的《平安夜》;第二回谢利弹奏《渴望》,一派大师风范,1900则举重若轻地把这首曲子又重新演奏了一遍;第三回谢利弹奏的是一首炫技性的乐曲,而1900却以灵巧敏捷的双手把一首速度快得令人震惊的乐曲完美地演绎出来。这时,酒杯从谢利的手中脱落下来,人们早已忘记了鼓掌……导演生生用音画表现出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境界,与此同时,这段斗琴也成为影史经典。
电影开始在邮轮进港时对纽约、美国一种海上观景特写先未上景,是由话外音与乘客的表情,烘托‘美国’在那个时代莫名吸引人之处 人们欢呼的表情与动作,面对这个新大陆的雀跃,甚而有些虔诚特别是那些所谓底层乘客如痴凝望。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的名字偏偏叫1900是有很大寓意的;还有他不肯离开大海,宁愿和那艘老船同归于尽的行为也因此与新世纪有所牵连,与世纪交替人类内心憧憬、忐忑、希望、失望有关。不是我们去迎合片中主人公的想法,而是主人公的想法和最后决定正是来自于世纪交替人类的普遍焦虑。
海上钢琴师更像是导演用他卓越技术与天赋的玩耍之作,即讨好观众又讨好自己,里面当然有·些想表达的人生思考,情节特别吸引,让人觉得相当爽快,玩的能耐越大,故事当然精彩,爱电影的人,很少有只看过一遍的不过相较‘海上钢琴师’这个中文译名,导演玩耍之余,电影里的点点面面也使得观众滋味起来不知为何,发现这部电影非常喜爱正中心的镜头以示突出不论是浅进的自由女神象,还是有莫大启示意义的NewYork 电影镜头给足了特写,朦胧与虚幻间,单是为增添色调的异彩还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意含至如今,我都无法理解,只是那样很美、很壮观 人物亦然如此,
当天才的钢琴师1900踏上舷梯的那一刻,行将触摸到他一生都不曾抵达过的陆地,一船的人都为他鼓掌,期待着他开始新生活。这时,返回船上的1900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难道他真就此下定决心,一世不踏上陆地,从故事设计看,电影不真实得像一个童话故事,悲剧的结尾却又让人不无遗憾最终1900没有给人们“如果”,回到了那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远洋邮轮上,许多年后,随着那一声剧烈的爆炸,与邮轮共生死,“海上钢琴师”的称号名副其实。
影片中,音乐成了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是对画面进行渲染,为补充影片而制作的视听效果,更是作为将人物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质化为一个个音符,一段段旋律带给观众一种超脱世俗的浪漫与唯美灵动的体验,从而对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有了感知。配乐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淡泊名利、高远脱俗的个性。最终,1900望空弹奏,旋律声中,抵达他理想的天堂,此时他内心未必不是幸福的、安宁的。对于他来说,生命就是因为琴声而存在,那音乐高于一切言语、表白以及爱情。他是来自海上的孤鸿,音乐是他的宿命,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