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再现江歌案:葛晴晴原型曾质疑中国法律,称社会要逼死她
胡贺带你看《底线》第四期。
没想到“江歌案”会被这么真实的翻拍出来,《底线》剧组真的用心了。
《底线》中所有案件都是真实案例,并且这些案件在网上都有一定的热度和争议,剧组希望通过演绎出法官考虑每一个案件的经过,让公众认识到我国司法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司法工作背后的不易,让群众更愿意相信司法机构,而不是一些社会舆论的导向。
这期我们就根据最新剧情说一说葛晴晴和穆子的案件以及原型故事。
如果不是发生那件命案,其实很难发现葛晴晴是一个那么自私且冷血的人。因为她实在太善于伪装,在法官和公众面前,一提到替自己挡刀的穆子,总是哭得泪眼婆娑,有时情到深处甚至险些昏厥。
不明真相的群众一定会被她楚楚可怜的伪装打动,其实不管她哭的多伤心,心中却算计的明明白白。她对法官反复强调的只有三件事:
第一、是穆子主动邀请自己去她那里居住,如果自己不去,穆子会生气,认为自己不把她当闺蜜。
第二、当面临前男友威胁的时候,自己主张报警,是穆子不允许报警,怕事情闹大,自己在公司办事处收留葛晴晴的事情曝光,会失去工作。
第三、当天,她已经提前和穆子说过,她的前男友在那一夜可能要来报复,穆子说不用怕,他来了自己去和他理论,当看到前男友过来的时候,穆子把她推进了屋中,自己才幸免于难。
从她嘴里说出的穆子被杀经过天衣无缝,穆子的死和她毫不相干,是她前男友和穆子两个人的恩怨,她不过是被穆子推进屋里躲过一劫的幸存者。
可是真相就是这么打脸,这个在方远等人面前哭的梨花带雨的葛晴晴,嘴里全是谎言。
所有谎言中最重要的一点,葛晴晴从来没有和穆子说过他的前男友已经知道他们的住处,并且当天晚上可能会进行报复。没有尽到危险告知义务,就需要负法律责任。
当穆子看到那个疯狂的男人拿着刀站在门外时,才会脱口而出一句:“你怎么会找到这里”的疑问,而正是这句疑问被邻居听到,证明葛晴晴从来没有告知穆子危险的事实。
最后,葛晴晴眼看自己的谎言在法庭上全被揭穿,开始用舆论的压力为自己洗白,她在庭上叫嚣:“你们判我死刑吧,就因为穆子死了,我没死,你们就要把所有错都怪在我身上吗?”。
这也是为什么在最后陈庭提醒方远,一定要写好最后的审判词,要让公众知道我们是依照法律对葛晴晴做出的赔偿审判,而不是因为道德绑架她必须赔偿。
其实在“江歌案”一审判决之后,葛晴晴原型也发表过类似言论,她质疑我国法律,认为公众想要逼死她,受害人又不是她杀的,为何她要遭受这样的网络暴力和国人的唾弃。
这个问题真的很讽刺,已经过去六年,她依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因为自己怕死,就牢牢的把闺蜜推出门外,锁上生命之门,任由明明和自己有恩怨的前男友拿一个无辜的人出气。并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好闺蜜,让自己在国外无依无靠的时候收留自己的好姐姐。
江歌死后,她连同全家对江歌妈妈没有任何道歉,甚至为了躲避江歌妈妈,多次搬家,换电话,忘记一切要开始新的生活。
在江歌妈妈找上门询问真相后,又开始对这个老母亲进行辱骂,对逝去的救命恩人进行辱骂,这么丧良心的事情,灭绝人性。
和江歌妈妈多次在网上互骂,多次指责江歌妈妈借江歌的名义敛财。
江歌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江歌死后,只剩江妈妈一人孤苦伶仃,思念女儿成天以泪洗面,一面要替江歌寻求正义,一面要处理网上的质疑,身心疲惫。面对自己救命恩人的妈妈,她毫无愧疚之心,甚至三番四次挑衅。
她的所作所为,被人所唾弃。当然,这些不足以成为判决她的依据,最重要的还是她没有对江歌承担危险告知义务,让江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独自面对一个已经情绪被逼到极端的疯子。
《底线》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他真实!葛晴晴对陶大明诽谤,借舆论来给自己洗白,甚至用陶大明“出轨”等谎言来转移公众注意力。这都是在案件中真实出现的,法官一边要缕清案件,一边还要考虑舆情,背后做的工作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看到这个章节,最心疼的人就是江歌妈妈,昨天她也对《底线》江歌案播出做了评价,她感谢那些有温度的法官,并且说一定要养好身体,等待着二审判决。
喜欢请关注胡贺探剧,更多《底线》人物走向和剧情分析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