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志怪故事:大仙儿罗公远
文/评书廉颇
(朱梦庐书画作品)
一
鄂州刺史卢正道,于春祭之日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社戏。
阖郡军民,倾巢而出看热闹,人山人海。
人群中有一个白袍怪人,两人多高,相貌古怪,也跟着人流挤进挤出,鳄嘴獠牙、鹤立鸡群。
有胆小的吓得四散奔逃,也有好事的趋之若鹜;一时间里出外进、自相践踏、哭爹喊娘。
巡街的兵丁,想把他绳之以法,但当不过他力气大、样子凶;只敢在后面追着吆喝,虚张声势。
街边一个小孩儿,十来岁的年纪,拧着眉毛跳起来,一把薅住怪人的头发,骑上了他的肩膀:
“有病吧你?什么热闹都看?赶紧回家泡着去,晚一步把你做成蛇羹,信吗?”
怪人伏地叩首,从肩上释下小孩儿,落荒而逃。
兵丁不敢惹怪人,却敢抓小孩儿,拉拉扯扯的扭送到刺史座前。
卢刺史听了回禀,问他:
“那孩子,你怎么说?那个神圣是何方妖怪?”
孩子自称叫罗公远,自幼好道术:
“适才那个长嘴高汉,乃是长江中的守江之龙。
这货见祭赛鼎盛,变化人形上岸赶趁。
是小童我撞破了它的变化,把它骂回去了。”
刺史不信。
罗公远说:
“过了今天,过了明天,后天中午,请大人到江边看龙。”
二
到了当天,江边观者如堵。
江堤上一列车仗,是刺史和他的随员。
罗公远肩上扛了铁锹,朝岸上遥遥的一拱手,俯身挖了个膝盖深的浅坑,沟通长江,引入活水。
一条白鱼,浮清波而来,鳃边有鬣,嘴下长须,迤逦穿过水道,进到坑里。
卢刺史带众人过来围观,说了句:
“这不就是个鱼?太小了吧?”
罗公远连忙摆手:
“赶紧上堤,大人,晚了裤子就湿了……”
水坑之中,白鱼怒起,身形暴涨;一瞬间黑烟蒸腾,弥塞天地,霹雳一声,大雨倾盆而下。
大人冒雨逃上江堤,躲进车里,果然连裤子都湿了。
回望江心,一条大龙,牙爪峥嵘,头与云连,尾掉于江。
三
玄宗皇帝好谈玄说道,小孩儿罗公远被卢刺史当做祥瑞,献到了宫中邀宠。
到的那天,玄宗正在看张果老和叶法善下棋。
张果老说:
“圣上好神童,这又是“神”又是“童”的,卢大人可真花了不少心思啊。”
叶法善问:
“小孩儿,哪村儿的啊?”
两位高士,各捏了一把棋子,让罗公远来猜。
叶法善说:
“你猜我手里是几个,猜对了这四个都给你。”
小孩罗公远指着张果老问:
“那他那儿的六个也给我吗?……我猜啊,空的!”
两掌摊开,左手四个黑的,右手六个白的;那两位手掌张开,空空如也。
二人相顾骇然:“卧槽!”
玄宗给解围:
“你这孩子来的正好,这两位成日斗嘴、变着法的令对方吃瘪;你这一来,这两尊大神有了同仇敌忾的意思……赶紧,给这孩子拿把凳子,要高一点的!”
四
剑南产荔枝,有一种名曰“熟子”,经冬不凋;张叶二仙,每天以仙法搬运,供奉玄宗,以为常例。
时值凛冬,众人在大明宫中拥火而坐,互相调笑。
天过正午,供果迟迟不到。
叶法善问张果,张果老掐指算了算,说:
“你别看我是个卖水果的,今天这事儿我也没招儿。”
两人幽怨的去瞪罗公远。
小孩儿罗公远正在抽风,把一根竹筷插在炭火里烧。
见二人怨恨,嘻嘻哈哈的又把筷子拔了出来,在空中一甩,火灭了,青烟袅袅。
果不其然,果子送到了。
使者进来回禀玄宗,说从城外“接仙阁”取了供果,突然一根火柱拦路,烟焰张天,势接云表,绕都绕不开。
正急哪,又凭空消失了,只是沿途十几里都有烤竹签子的香味。
玄宗说:
“嗯,罗爱卿不吃肉,别人烤羊肉串,他单烤竹签子。”
五
一年中秋,玄宗在宫苑里摆酒。
朗月行天,清辉遍地。
罗公远来了,扛着个大树枝,说是新修的拐杖。
玄宗笑:
“拐杖?你才多大啊?”
满月如银盘,月盘上黯淡的地方,宫人们纷纷说是仙宫所在。
玄宗问:
“天上宫阙,今夕何夕啊?”
罗公远说:
“圣上的意思是……上去瞧瞧?”
手杖抛到半空,化作一座银桥,沟通天地。
君臣登桥行了十几里,虚空中现出一座大城,琼楼玉宇,清冷凄美。
宫阙之前,一大群仙娥在跳广场舞,仙袂飘摇、长袖善舞。
配乐尤其出尘,凡间闻所未闻,忽而轻摇慢舞,忽而铁骑突出,华音悦耳,动人心魄。
玄宗心魂不定,要下去看看,被罗公远拉住:
“稳住啊,圣上,咱远远的看两眼得了,下边冷,冻脚……”
玄宗问曲是什么曲,舞是什么舞:
“这调子我得背下来,回去让宫人也穿成这样,跳给我看……”
罗公远说:
“谱子不用记,这玩意我总听,天天在脑子里单曲循环,都快听吐了,回去我哼给你听……
圣上您得记住了,它叫《霓裳羽衣曲》,第二个字念“常”……
还有,臣有一言,这些姮娥全身缟素,您回去也弄这么个阵仗,穿白戴孝的,不瘆得慌啊?”
六
玄宗宠信武惠妃。
武妃崇佛,信奉锡兰僧人金刚三藏。
玄宗好道,座下有张叶二仙和罗公远。
玄宗背痒,挠左边右边痒,挠右边左边痒,对罗公远说:
“爱卿,给挠挠呗?”
罗公远折根竹枝,变作七宝如意,献给玄宗,说:
“即便贵为天子,有些事也是求人不如求己。”
如意碧玉琢成、七宝玲珑,玄宗爱不释手,拿给武惠妃看。
金刚三藏在侧,见了不以为然:
“罗公远这只是幻术,其实惠而不费。”
转眼就把如意变回竹枝,自己又献上更大的一个,纯金打造,镶珠嵌玉,有七八斤重。
玄宗接在手里,想挠痒痒;手一酸,直接从领口滑到裤管里,砸了脚后跟。
玄宗问:
“上师,你这个……是哑铃啊?”
七
玄宗和武妃巡幸洛阳,到上阳宫看修麟趾殿。
大殿正待上梁,楠木的房梁横亘在地上,六七丈长,重有千斤。
一众侍应都在,玄宗说:
“真无聊,还是给朕变戏法玩吧——叶仙师,你饭也吃了,卖卖力气,给朕把大梁上了呗?”
叶法善作法,大梁一头翘起数尺,另一头却纹丝不动。
又试了几次,还是一头翘。
玄宗乐了:
“叶师傅,您这是没吃饱啊?”
叶法善也乐了:
“实在搬不动,金刚三藏使坏,遣神佛压着那头儿,这一大堆,还真是叠罗汉哪……我这也没个准备,措手不及啊!”
八
金刚三藏赢了一局,武妃高兴。
玄宗怏怏不乐,说:
“既然禅师你神力如此,劳驾你把叶法善给装坛子里去吧,朕实在不愿看见他!”
大家都笑。
金刚三藏得意,运神力把叶法善搬运到坛子口。
口小人大,实在装不进去;叶法善坐在上面,摇摇欲坠,像个不倒翁。
金刚三藏有些毛了,又使了几把劲儿,还是成不了。
叶法善说:
“禅师您得快点啊,屁股疼啊!”
噗嗤一声,进了坛子。
金刚三藏松了口气,武妃又笑了。
玄宗再让他把叶法善放出来,这回可真难了,咒念了十几遍,脑门上见了汗,还是不能把叶法善拘出来。
约摸一顿饭的工夫,叶法师踪影皆无。
玄宗有些恼了,一再的催促;金刚三藏没咒念了,束手无策。
罗公远在一旁捂着嘴偷笑:
“叶先生也该吃饱了……”
不多时,叶法善从前门回来了。
玄宗觉得稀奇:
“法师不是被拘进了坛子里?”
叶法善说:
“昨天,宁王跟臣约了中午吃面;臣估计,圣上您不会放我去。
多亏金刚禅师这一顿胡咒,让臣得暇蹭了顿饱饭回来,呵呵。”
大家哄笑。
九
玄宗意犹未尽:
“叶先生,该你了,请开始你的表演。”
叶法善把金刚三藏的锦斓袈裟叠好,扣在盆下,禹步叩齿,念动真言。
再掀开盆,袈裟都被拆成一丝儿一丝儿的了,红线一堆儿,蓝线一堆儿,经纬分明。
金刚三藏喊:
“不带这样霍霍人的……”
叶法善怼他:
“你霍霍我的时候呢?”
又作法给他变了回来。
转眼又施法力,把和尚的钵盂烧得通红,非要扣在和尚的光头上,给他“加官进爵”,追得和尚满大殿的跑。
玄宗大笑,众皆附和,只有罗公远不动声色:
“圣上明鉴,和尚也罢,道士也罢,眼前的这几位,都是得道的高士,胸藏锦绣、腹有良谋。
您拿他们当做弄臣,做戏法以娱耳目,不是太暴殄天物了吗?
这些玩意儿,不过都是障眼之法,蒙蔽圣聪,多看无益,于事无补……”
十
皇帝不悦,众人不服,问他什么意思。
罗公远说:
“俩字儿——低级!”
君臣皆不忿,让他整个高级的出来看看。
玄宗出题,还用金刚三藏的袈裟。
盛在一个银盒里,让和尚诅咒加持;
又装在金盒子里,命叶法善作法维护;
最后放进一个檀木箱子里,请张果老施法。
金刚三藏说:
“贫僧请了诸天菩萨、罗汉僧团。”
叶法善回禀:
“微臣请了三清四御、海外三仙。”
张果老说:
“老汉我……只是个卖水果的,雇不起人,我还是吃瓜吧……”
君臣众人,拭目以待,猜罗公远如何层层破防,取到袈裟。
罗公远转身说已经取到了,手托着袈裟向众人展览:
“咱能不能不忽悠人哪?
那些菩萨神仙没事干吗?得有多闲哪?怎么就那么有工夫陪你俩玩呢?”
十一
玄宗想学隐身术,罗公远不教。
玄宗开始缠着他;后来急了,要宰了他。
罗公远说:
“圣上咱别这样,没有用;你不是干这个的好吧?
你不是个普通群众啊,觉悟能不能高一点啊?
九清天上的甲库,金格而玉书,你的人事档案,还在那儿封存着呢。
你由天而地,转生帝王之家,天纵英姿,一代雄主,怎么就忘了初心呢?
派你下来是干啥的?
是让你为人民……发动群众,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再造华族盛世的。
你该效法尧舜无为而治,仿照文景尚简弃奢。
你倒好,刚有了一点小成绩,就飘飘然了。
民也不爱了,政也不勤了;天天躺在自己的功绩薄上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就热衷于宫斗和派系斗争,死心塌地的要当一个土皇帝……
说你道心不坚吧,你当初是龙华会上一人,不坚怎么成的仙?说你道心坚吧,你又被下界的物欲蒙了心窍,汲汲于这些速朽之物……
你忘了当初发下的重誓、立下的FLag了吗?
你求仙,你求什么仙哪?你自己就是仙哪!(这句绝不是夸你,好自为之。)
退一万步,不提前世,也不提任务,就说眼下的事儿。
你是个皇帝啊,陛下,万乘之尊哪,跟我学“隐身术”这种戏法?
你好意思学,我不好意思教啊!
那是正经人该会的玩意儿吗,请问?
你一个皇帝,万民敬仰,天下之望;现在却要隐身?你想躲谁啊?
想躲清净,你学什么隐身法啊?
你直接传位给太子啊!
一旦不是皇帝了,你看还有多少人记得你?
还隐身法,你怎么不学撬锁呢?
真学会了隐身,万一哪天你揣着玉玺进了别人家偷馒头,这脸……你不要我还要哪!
圣上啊,你是一条龙啊,真龙啊,你非要给自己套上一身鱼皮吗,我的陛下?
你学隐身不该跟我学啊……
你该效法唐尧虞舜的无为而治,使天下万民自得其乐,而不知帝王之所在,那才是真正的隐身哪!”
十二
玄宗气得哆嗦,命人“杀杀杀杀……杀!”
结果罗公远躲进了大殿上的柱子里。
玄宗命人拿来斧子,“砍砍砍砍……砍!”
利斧斫木,一片一片又一片。
片片碎木,不论大小,都变成一个个小罗公远,絮絮叨叨,嘴还是那么碎。
玄宗都快疯了,命人“停停停停……停!”
让人找来笤帚簸箕,把小罗公远们扫到一起:
“饶了你了……你也饶了我吧,行吗!”
十三
但是,皇帝的旁门左道心颇坚。
还是要学隐身,罗公远就教他。
不过教的是盗版的,像模像样,但是容易露马脚。
皇帝玩隐身,只能隐去百分之九十八,不是露个脑袋,就是露个屁股,连捉迷藏都玩不赢。
龙颜大怒,又要杀他。
罗公远被推出午门,呵呵一笑:
“就如你所愿,心想事成吧!”
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罗公远身首异处,唐玄宗心有戚戚。
十四
又过了几年,有太监奉旨入蜀地,竟然又遇见了罗公远。
素衣笀鞋,竹冠藤仗,一瘸一拐的在走。
策马猛追,赶了半日才截住他:
“天师,天师,大明宫里旧相识!”
太监下马拜他,问他跑啥。
他说:
“听说明皇遣使入蜀,这不赶紧地躲吗?
脑袋长出来没多久,还嫩着呢,别再给砍了啊!
跑得急,脚都崴了……”
太监说别扯了大仙儿,我给你磕几个头吧。
罗公远这才站住了脚,拣了一块青石坐定,口吐真言:
“我本是归隐林泉一散人,自晋代咸和年间入蜀地修行,遍访名山,转易仙师,求得金丹大道。
道有多大呢,反正能跟不少大佬儿一桌上吃饭;这些大佬儿有多大呢,反正在人间都有庙宇、都受香火。
我在天上种种芝兰玉树、养养瑞鹤青龙不好吗?非要下来看你们这些蜉蝣朝生暮死么?
我在仙都饮玉露、餐云霞不安逸吗?非要下来跟你们啃这些死猪、死羊、死牛么?
为了啥啊?还不是为了你主圣上?
他崇玄好道,我慕名而来。
我本以为他道心未泯,想求寰宇真理;谁知他只是生物本能,跟我奢谈长生。
我跟他解释,金丹有得是,不是不给。
只是他凡胎肉体虚不受补,需静养十年,清洁脏腑之荤血,荡涤周身之六气……
就算是个要饭的,你想讨块新鲜干粮,也得先把碗刷干净吧?
结果他不听,等又等不及,还嫌我絮叨,找茬把我给“咔嚓”了。
我大小是个神仙哪?混元一气啊,大刀片子杀得了我?
我不过是念旧罢了,念我二人曾经同列仙班,都是玉京的故人。
他可以一时糊涂杀我,我不能二话不说走人哪,我还得度他啊!”
十五
太监回到长安,呈给玄宗罗公远的礼物。
一盒当归,一封手书。
信札上说的,都是些颐养天年的养生法门,落款处三个字,“维厶还”。
玄宗心下戚戚:
“这羅公遠……是怪我砍了他的头啊?我道歉好不好?”
玄宗依法修行,果然身轻天健,渐渐有了道胎;只是后来遇到了玉环的杀劫,到底不能肉身成圣。
之后马嵬坡事发,不得已入蜀;才明白当年罗公远那一盒“蜀地当归”之意。
(朱梦庐书画作品)
“评书廉颇”,故事多多,欢迎关注。
原创文字,欢迎头条转发,拒绝跨平台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