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养出羽毛球冠军的李永波,如今在别的行业发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青烟小生a
编辑:青烟小生a
前言
“我要为国家培养出100名的世界冠军”
这是李永波曾经的誓言。
他多年如一日的付出,换来92位世界冠军的辉煌。
这样的事实,令大众欣喜。
但就当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完成最后一个诺言之际。
这个传奇却选择了离开。
他放下一切荣耀,远走他乡。
这位曾经国之栋梁的教头,心中究竟思绪如何?
他艰难的决定,又蕴藏了怎样的故事?
李永波:执着在荣誉背后
李永波作为中国的“羽毛球教父”。
曾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夺得无数荣誉。
然而,由于其特立独行的执教风格。
他在大众的心中也饱受争议。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
被视为国羽一姐的周蜜,在女单半决赛中,对战同队的张宁。
当时两人都处于巅峰状态,而周蜜胜算颇高。
但李永波提前吩咐周蜜必须让球给张宁。
因为张宁实力更强,更有希望夺冠。
周蜜不甘,但还是服从命令,最终只取得银牌。
多年后,她依然对此耿耿于怀。
那一刻,周蜜内心充满了委屈和不甘。
她想,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和努力。
获得了进入半决赛的机会。
却被迫放弃争夺金牌的权利。
她明明可以凭借实力战胜张宁,争取进入决赛。
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
但是李永波的命令使她束手无策。
即便内心百般不愿,她也只能听话地打出让球,看着金牌从指间溜走。
多少个日日夜夜。
她都在思索,如果当时她选择违抗李永波的命令。
坚持战至最后一球,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2006年,仍在巅峰的周蜜又被李永波强行劝退。
当时她年轻还想打球,却不得不听从教练的安排离开国家队。
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羽毛球生涯完全被李永波掌控。
即便状态好得可以战胜任何对手,如果李永波说退,她就必须退。
退出国家队后,周蜜心中满是不舍。
她依然热爱这项运动,渴望重返赛场,再创佳绩。
退役后周蜜转战其他俱乐部,状态依然火热。
但因参赛资格问题,无缘2008年北京奥运。
错过了在家门口夺冠的机会,她再次感到遗憾。
如果没有李永波的强迫退役。
如果自己能再坚持几年。
也许北京奥运的金牌就是自己的。
原本,这样的事情,大众是不知道的。
但“让球”事件过去十几年后。
作为“苦主”的周密,在采访中说了当年的遭遇。
也是因为这样,大众才知道,原来当年所谓的“战术”。
就是这样的。
不过,俗话说的好,有了第一次之后,就会有第二次。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
中国女双于洋/王晓理与韩国组合对打。
而且,明显在比赛中打出“让球的丑闻”。
因此,被取消资格。
不过,虽然这样的指控,听起来很像是“被石锤”了。
调查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即便如此,国际羽联仍对中国队采取严厉处罚。
这也成为外媒,猛烈抨击李永波的有力武器。
随后,曾与李永波合作的多名教练,联名控告李永波私吞奖金。
虽然指控最终不攻自破,却加深了国内对李永波的不满。
在这之后,中国羽毛球从全盛走向衰退。
他也在2017年卸任教练一职。
其实,很多教练和球员内心,早已对李永波的作风感到愤愤不平。
但是因为李永波掌握大权,他们不敢公开反对,只能隐忍承受。
直到李永波退休,大家才纷纷站出来,揭露他矛盾的作为。
作为中国羽毛球的领军人物,李永波的所作所为。
直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球员的命运。
他训练出无数世界冠军,但暴露出的问题也让人无法忽视。
李永波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对羽毛球技术和战术的贡献无人能敌。
但他在人际关系和待人方式上存在很大争议。
一个优秀的教练,不仅要注重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李永波在执教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
忽视了球员的感受。
他的强势作风让许多运动员在赢得荣誉的同时。
埋下了内心的阴影。
这也许可以带来短期的效果,但长期看来难以为继。
李永波一手培养出众多世界冠军。
但也因个人作风及潜规则,处处遭非议。
在他执教生涯的荣誉背后,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用强势手段换来果断决断,一步一步向着百位世界冠军的目标进发。
然而,他的作为也深深伤害了。
曾经信任追随他的球员与教练们。
一个真正伟大的教练。
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懂得启发和治愈运动员的心灵。
而网友在了解了李永波的“舆论”之后。
纷纷对其的行为,表示不满。
更有甚者,直言“这种人是怎么带出梦之队的”?
李永波:一己之力带出梦之队
李永波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而且,从小就对羽毛球情有独钟。
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凭借出色的羽毛球天赋,进入省市队训练。
当时的中国羽毛球处于低谷期。
在国际赛场上难有建树。
但李永波对羽毛球的热情,从未减退分毫。
但在80年代中期,李永波正值选手生涯巅峰之时。
却不幸遭遇重伤,被迫提前结束运动生涯。
这对积极向上的李永波,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他并未气馁,而是凭借着对羽毛球的热忱。
在1992年的时候,他决心投身教练事业,要让中国羽毛球重回巅峰。
之后,李永波出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一职。
但他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队伍。
当时的中国羽毛球正处在低谷。
老将相继退役,而队伍正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
于是,李永波想到了很多的方法,先是改革了过时的训练方法。
而后又采取,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与心理辅导。
使队员们重拾自信。
他还大力发掘新秀,注重年轻队员的选拔与培养。
在李永波不懈努力下,中国队的实力逐步增强。
自1995年起,中国队在重要国际赛事上开始频频夺冠。
时隔多年,羽毛球项目,再次位居世界第一。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更是包揽了羽毛球项目的所有金牌。
进入新世纪,在李永波的带领下,中国羽毛球迎来了黄金时代。
而李永波也被誉为“金牌教练”。
在他17年的执教生涯里,李永波带领中国队获得了90多个重大冠军。
他不仅使中国羽毛球重回世界巅峰。
也以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情,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国手。
在2017年,李永波离开国家队,转任中国奥委会专家。
但他对羽毛球的热爱和付出永远不会改变。
李永波与中国羽毛球的故事。
将会成为一代代球员奋力追梦的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李永波在之后辞掉了中国奥委会专家一职。
那么,辞职后的李永波,如今在做什么呢?
李永波的事业之路
李永波离开国家队后,原本可以选择高薪出任其他国家的教练。
但他拒绝了这些诱人的邀请。
相反,他来到了好友李宗伟的故乡马来西亚。
想要在这里开启崭新的事业。
起初,李永波仅仅是作为游客来到马来西亚。
原本只打算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然而有一次参观果园时,他尝到了一种叫“山猫王”的珍稀榴莲。
他就喜欢上了这种果肉细腻多汁的滋味。
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要在榴莲行业发力。
经过考察,李永波选择在马六甲一带的丘陵地带买下200亩土地。
打算种植这种稀有榴莲品种。
为了让果树更快结果。
李永波从印尼引进了一种天然菌根菌。
这种菌根菌,能帮助果树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水分。
从而促进果实发育。
他还向农业专家请教了果树修剪的技巧。
这是为了保证,每棵树都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此外,李永波还从中国云南引入了一种对榴莲天敌,有很好防治效果的黄蜂。
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对榴莲的危害。
种植榴莲获得成功后,李永波开始关注马来西亚的其他热带水果。
经过多年积累,李永波已经是马来西亚最成功的华人农业实业家之一。
他旗下拥有多个知名果园,产品畅销全球各地。
但他也没有因此放弃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
还在国内成立了专门的青训俱乐部。
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年轻选手。
如今的李永波不仅是商界农业巨头。
也是体育界的乐善好施者,继续在两个领域并驾齐驱。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竞技体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结语
中国羽毛球的前程依然充满未知数。
李永波所作出的贡献无疑功不可没。
但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维和方法。
我们该如何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之路。
这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它的英雄。
同时每一个英雄也都难逃时代的局限。
历史还在继续,答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