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敬山将军忆团长江燮元将军率部转战鲁南、淮海抗日根据地
江燮元将军
光明磊落 英勇善战
于敬山
我参加革命后,最早熟悉和印象最深的老红军干部就是江燮元同志。一九三八年底,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即一一五师六八五团)由山西进入苏鲁豫边区的湖西地区,一举歼灭了丰县的伪军、土匪王献臣(外号王歪鼻子)部三个团共两千余人,打开苏鲁豫地区的抗战局面。一九三九年初,我所在的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四大队(团)与苏鲁豫支队的二大队(营),合编为苏鲁豫支队的第四大队(团),江燮元同志任该大队二营营长,我任该营总支部的青年干事。同年八月,我调大队政治处任青年干事。一九三九年底,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同志来湖西处理“湖西肃托事件”后,四大队改为东进支队二大队,奉命东进鲁东南的郯城、码头地区,并扩编为支队。一九四○年九月改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江燮元同志任该旅十四团团长,我调任该团一营教导员。一九四○年底,第五旅改番号为新四军独立旅(十四团改为二团)南下苏北。一九四二年春,敌后我部第一次精减时,二团取消营改为小团。我调十五团工作。在江燮元同志领导下虽只有短短两年多,但他的思想、品德、作风以及带兵作战指挥等,都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并学习到了老红军、老八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江燮元同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也是帮助我在革命熔炉里成长的一位良师益友。
江燮元同志已经逝世了。他生前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以及五十多年前的诸多往事,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细致深入
江燮元同志革命事业心很强,工作也非常细致深入。他不仅对军事工作抓得紧,同时也积极参与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九三九年春部队整编后,二营的四个连全部是原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四大队来的,干部、战士都是本地区各县抗日武装逐步升级,虽然打过些小仗,但地域观念重,军政素质也较差,加上敌人经常“扫荡”,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等,因而整编后思想问题较多。江燮元同志和教导员一起,多次召开干部和党、团骨干座谈会,了解情况,安定部队情绪。他还经常深入到各连队班、排和基层骨干谈心。我和营教育组长都是山纵部队编来的,江营长曾多次找我们了解情况,并具体研究如何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和开展青年工作问题。在军事工作上他抓得紧、要求严,如早出操、晚点名、内务卫生等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每天早晨起床号响,他总要到连队去检查。在战斗间隙,他总要抓紧进行最基本的战术、技术训练,从队列、射击、投弹到单兵、小分队的战术动作,都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每个新科目,他都反复做示范动作。每周一次的排以上干部军事课,都是他亲自讲,如班排的进攻、防御和夜间战斗等,我都亲自聆听过他的讲课。他能把基本的战术要求和我们进行过的战斗结合起来讲,使大家体会得更加深刻。由于他带兵有方,使这个新编入的地方部队很快稳定了思想,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都得到了提高,能够较好地完成战斗任务。
江燮元同志任团长后,依然保持吃苦耐劳、细致深入的工作精神。各项工作布置以后,他总要带工作组到各营检查、督促,帮助落实;每次战斗后,他都组织参战部队由下而上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九四一年底在苏北时,我一营奉命配合宿迁县地方武装,进入边沿地带与日伪军进行反“蚕食”斗争,有时还要深入到敌占区内,几乎每天都要与敌伪接触、战斗,环境异常艰苦。就在这种情况下,江团长不顾途中可能遭敌人袭击的危险,率半个骑兵班夜间赶来,随同一营活动近半个月。他亲自了解情况,研究对敌斗争方法,并具体组织指挥战斗。我营在两个多月单独活动中,歼敌伪军二百余人,拔除两个伪军据点,改变了宿迁县东部地区的斗争形势。
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干部
江燮元同志的生活作风一贯艰苦朴素,当营长时和战士一样穿灰色粗布军衣,有一件旧呢子大衣,是平型关战斗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夏季经常穿自己打的草鞋。伙食和大家一样是五分钱的菜金,从不搞特殊。就是后来当了团长,也依然保持着俭朴的作风。按规定团首长吃小灶,但他经常还是两个素菜加小米饭。当时团以上的领导干部,很多人习惯于用战斗中缴获来的布料做马裤式的服装穿,但江燮元同志却很少穿这种特殊加工的衣服,我从未见过他穿带两大耳朵的马裤。
江燮元同志对人态度和蔼,干部、战士都愿接近他。我在他领导下工作两年多,从未见到他骂过人,在他身上找不到“军阀残余”的影子。在工作和战斗中,他要求非常严格,但在处理下级干部的过失时,总是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批评、处分的同志口服心服。如在一次战斗总结会上,团政治处主任批评一位连长,因事实未搞清楚,加上批评的言词过激,这位连长不服,当场顶撞了主任。主任发火骂了他,并当场说要撤他的职。这时在场的江团长态度很冷静,制止了他俩的争吵,宣布问题研究以后处理。会后,江团长很快就把情况查清楚了。他耐心向主任做工作,并亲自找连长谈话,指出:未把情况搞清楚是领导的责任,但作为连长,连队出了问题你是有责任的;领导的批评过了头,你应该平心静气地说明情况,当场顶撞领导是错误的。经过谈话,这位连长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主动找主任检查承认错误,并在以后的连以上干部会议上公开做了检查。大家都很佩服团长对这个问题处理的冷静、耐心。当时在二团里,很多同志思想上有了问题,都愿找团长谈。我曾亲自听到一个连级干部说:“团长今天严格批评了我,但我心里很痛快。”
我亲身感受到,在日常生活或战斗中,江燮元同志对干部的关怀爱护是无微不至的。一九三九年初夏,部队整编不久,即过陇海路至萧县、宿县一带活动,当时江营长认为我和教育组长都缺乏战斗经验(实际上我们俩都打过仗),过铁路时叫我俩随通信班一起走;敌人“扫荡”时,他总要我俩随营部管理员一起行动。有一次团里派五连单独执行任务,我未经请示就跑到五连要同他们一起去,江营长知道后,立即派通信班长把我叫回去,并严肃告诉我,在战斗中没有他的命令,不能随便走。有一次行军到达宿营地后,江营长买了一只小鸡,吃饭时他端着碗来找我和教育组长去吃鸡(当时营总支部只有我和教育组长两人在)。如此种种,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这么细心关怀下级干部,确实是少见的。
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执行命令坚决
江燮元同志在战斗中一贯积极勇敢,机智灵活,执行命令坚决。一九三九年在苏鲁豫皖边区陇海路南北,敌人先后对根据地进行了大小十八次“扫荡”。我营在反“扫荡”中分散活动,由于营长江燮元同志对敌情了解、判断准确和指挥灵活,在与优势敌人周旋中从未吃过亏,并能抓住有利时机,狠狠地打击敌人。大家都觉得在江营长指挥下,情况再复杂紧急也不惊慌。有一次打伪军据点,他在最前沿指挥主攻连突击时,右大腿被子弹贯通,大家都劝他回后方休息养伤,他却坚持不离开战斗岗位,转移时骑马,战斗时他照常组织指挥,一个多月后伤口才愈合。
一九三九年五月初,苏鲁豫支队主力开进到徐州以南,津浦路两侧的萧县、宿县、睢宁、灵璧之间活动,攻克宿县东面村镇时,歼日军八十余人和伪军三百余人。接着又攻克灵璧县北小雷家伪军据点,所灭伪军雷杰三部百余人。我军声威大震,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六月初,日伪军纠集七千余人,从徐州、灵璧、睢宁等地出发,分七路围攻苏鲁豫支队,在张山和巍山激战终日。为掩护支队主力和地方部队转移,四大队二营奉命在巍山阻击敌人。江燮元同志就在前沿两个连阵地之间距敌人不到三百米的一个小山头上组织指挥。从下午三点开始,连续打退敌人五次进攻,毙伤敌一百余人,直到黄昏部队才安全转移,圆满完成了任务。同年七月,四大队回陇海路北微山湖东西地区活动。八月,湖西地区“肃托”事件发生,敌人乘机发动“扫荡”。九月初,济宁、邹县日伪军一千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我后方驻地南阳镇大举进攻。大队首长命二营在南阳镇北阻击敌人,掩护我后方机关转移。江燮元同志率部沿运河堤组织抵抗,战斗持续三个多小时,敌多次进攻均被打退。晚七时许,敌就地焚尸二十八具后被迫撤退,我亦伤亡三十八人。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四大队改番号为东进支队二大队,进至鲁南的郯城、码头、重坊地区。经过攻克郯城和优鹿山、白围子、李围子等战斗,打开了局面。一九四0年五月,二大队编入部分地方武装,组建了两个团,扩编为东进支队。六月至八月,敌人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较大的“扫荡”,我军在重坊、码头、华岩寺等几次战斗中,共歼日伪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千余人。江燮元同志在上述战斗中带领部队,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他单独率一个营进入郯城东北地区活动期间,在梅家埠、岌山粉碎了日伪军两次突然奔袭;在小埠子、朱馍两次战斗中歼顽伪军三百余人。一九四O年九月,东进支队改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江燮元同志任十四团团长。我任该团一营教导员。
一九四0年十一月,国民党掀起新的反共高潮,皖南形势紧张。为支援新四军,五旅改为新四军独立旅,十四团改为二团,奉命南下。过陇海路进到洪泽湖边时,皖南事变已发生,新四军主力已撤至江北。独立旅即奉命在淮阴、涟水、沭阳、宿迁之间的淮海地区,开始了反敌伪“扫荡”和国民党江苏省保安七旅王光夏部“蚕食”的斗争。在开辟、巩固淮海根据地的两年斗争中,二团与敌伪顽军进行较大的战斗二十八次,这里仅记述二团参加的几次反顽战斗。
一九四一年三月,国民党五十七军荣子恒旅近三千人,为支援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队由山东南下,被独立旅阻击包围在淮阴北面的丁集一带。二团两个营分别进攻敌人占据的两个土围子。营在团长亲自指挥下先后组织了两次突击,但由于地形开阔和敌火力较强未能奏效,而且伤亡了三十余人。部分同志对继续进攻信心不足。江燮元同志马上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议调整部署,重新组织进攻。他说:旅首长指示,这里是敌人的主力团团部和一个加强营,必须坚决拿下来。他要求大家振作精神,把仗打好,并把二营的主力调过来做第二梯队,团里的迫击炮连也全力支援。决定第二天晚七时发起攻击,不管伤亡多大也要坚决完成任务。次日一整天我营各连逐级进行了动员,组织配备火力。由于敌遭我旅打击后,极为恐慌,于第二天黄昏时即全部突围向陇海路方向回窜,我旅连夜奋力追击,到第三天下午,敌在狼狈逃窜中已大部遗散,荣子恒逃过铁路时仅剩下不足三百人。
一九四一年夏,顽军保安旅长王光夏,乘我对付日军“扫荡”之机,在淮阴和宿迁之间的程道口挖壕筑城,扩大势力,并逐步向我根据地边沿“蚕食”。七月有四百余人由程道口向东北方向前进三十多里,占据了一个土围子,旅指示二团全力消灭该敌。团决定二营打援,一营主攻。当夜将敌包围后,才发现敌已在原有围墙、外壕的基础上加修了工事,并在壕沟外增设了铁丝网。因事先未准备破铁丝网的工具,临时只找到几口铡刀,在连续两次突击中均未能破开铁丝网,部队已有十余人伤亡了。团长江燮元亲临前沿观察后,认为没有应手的工具(当时部队还没有炸药),再攻也是徒增无谓的伤亡。当即决定一面围城打援,一面选择有利地形进行近迫作业,隐蔽挖坑道直通到敌外壕内。第二天和第三天两次增援之敌被打退后,第四天拂晓被围之敌突围逃窜,在追击中被歼过半。江团长灵活机智的指挥,深受全团指战员称赞。(选自中共临沂市委编《沂蒙将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