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近况曝光,昔日央视一姐身家过亿,硬核人生只因做对一件事
“我所热爱的不仅是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光环,更是这个职业本身!”这是《东方时空》原主持人张泉灵,在入职央视14年时,发自肺腑的一段话。
那时,她已经采访过奥运会、汶川地震、阿富汗战乱等大项任务,几乎拿到了主持人的所有奖项和荣誉,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会一直留在央视,可是,42岁的张泉灵却像孩子一样任性了一次,离开央视、回归本心、辞职创业。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张泉灵的创业成功了吗?她过得怎么样?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昔日的“央视一姐”张泉灵的“开挂人生”!
被上天眷顾的孩子
“张泉灵从小就机灵懂事!”这是张泉灵的邻居对她的评价,张泉灵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历史书读的多,喜欢古人的行侠仗义,虽是女孩,但她打小就是孩子王。
聪明、机灵、仗义、胆子大…这些是小时候的玩伴对张泉灵的印象,她书读的多,想事情也多,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实际上却是很有主意的女孩,这一点,一直延续到读大学。
1992年,张泉灵参加高考,一心想要学法律的她,并没有被一心向往的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学专业录取,而是被随便报的北京大学德语系录取了!
大学期间,张泉灵对德语完全没有达到喜欢的程度,学又不能不上,她只好用一年的时间修完了大学四年的选修学分,用剩下3年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
“虽然我学的是德语,但是我不甘心当一辈子翻译,我想试试还有没有别的路!”这时的张泉灵,就像小时候一样,充满了敢打敢拼的劲头,参演了北大自拍电视剧《阳光路》女一号,参加了北大话剧社,她在想方设法“折腾”自己,只为了找到人生未来的路。
机会在大三那年悄然来到,1994年,央视与北大合作了一档名为《中华文明之光》的节目,在北大海选主持人。
张泉灵在众多面试者中,并不算出众,只好使出杀手锏,以一句“我天生就是话唠,你们选我肯定没错”逗乐了考官,从此与主持结了缘。
1996年,张泉灵大学毕业,已经被分配到一家煤炭企业担任翻译的她,看到央视招聘启事后,毫不犹豫辞掉了待遇优厚的“铁饭碗”,迅速报名、考试,最终,这个“天生的话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央视里的“拼命三郎”
当爱好成为了工作,便会与当初的想象完全不同。刚刚加入记者队伍的张泉灵,对这一点有深深地体会,身为记者,没有风花雪月,更不浪漫,更多时候是与辛苦与危险相伴。
2001年,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谁去直播报道成了摆在众多央视记者面前的任务,大家都知道,这次任务非比寻常,要远渡重洋,要经受风浪,还要面对无数未知的突发情况,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任务。
关键时刻,张泉灵站了出来,飞赴英吉利海峡,在海上的强风中,差点被刮下船舷的她热情高涨,用整整一天富有激情的报道,将中国人的这一次壮举呈现在世界观众面前。
从那次起,张泉灵在台里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外号,直到后来成为央视王牌节目《东方时空》主持人,这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那是一段堪称疯狂的职业生活,每天凌晨2点起床,从3点彩排到5点,节目在清晨6点准时开播,早上8点半结束,这种工作节奏一直持续了1年多,直到后来节目首播时间调整到晚上,早上改为重播,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才宣告结束。
记者(主持人)这个行业的挑战不仅来自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更来自于很多突如其来的任务。
2008年,5.12地震的消息,张泉灵是在拉萨通过不清晰的电视画面看到的,当时她刚完成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的报道任务,虽然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她痛苦不堪,但是记者的责任还是让她第一时间做好了奔赴灾区的准备,毕竟,她在距离震中最近的地方。
事后,张泉灵回忆,说那次任务中,她和同事们超越了记者的本职!
主动请缨后,张泉灵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各种渠道进入灾区,可是,所有的路都不通。
在拉萨机场,当时只有一班飞机即将飞往成都,现场200多人有票,飞机却只有120个座位,有人告诉张泉灵,你如果有钱,可以坐头等舱。
张泉灵欣喜异常,可是翻遍了钱包,也没有找出足够的钱,于是她在机场四处穿行,找人借钱,终于如愿登上了飞机。
那次地震采访,与以往任何一次新闻报道都不相同,地震这种突发事件,完全是没有预案的的报道,谁也不知道期间会发生什么!
刚到灾区的时候,张泉灵和同事彻底是懵的,不知道震中在哪儿?只知道在汶川,但到底是在县城,还是在底下的一个镇?她们丝毫不知道!
其实不止是她们,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震中的情况,而帮助外边的人搞清楚灾区的真实情况,成了张泉灵她们的第一职责。
那段时间,张泉灵和同事们放弃了作为记者的职责,一路从北川到汶川,再到映秀、什邡、绵竹,只要能进的地方她们都去,进不去的地方她们想办法进,然后再告诉外边的人为什么进不去,她们几乎成了专门传递消息的人!
地震的惨烈与悲痛,是在张泉灵一行人去往震中的路上逐渐感受到的。事后,张泉灵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词能够形容当时的心情,灾区的人们就像是被突然推到了大灾面前,处在惊恐与悲伤当中,特别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鼓起勇气。
2008年5月14日,都江堰幸福小区的废墟下发现一名幸存者,虽然不知道幸存者是谁?不知道她的姓名,但是电视机前有无数人关注着她、关心着她,张泉灵主动向领导请缨,直播那次救援过程,在她看来,没有比在废墟中把人活着救出来更能振奋人心了,身为记者,她有责任让观众看到坚持奋斗的人重获新生的过程!
那次直播过程让张泉灵终生难忘,幸福小区的废墟足足有三层楼高,充满了尖利的钢筋,随时有坍塌的风险。张泉灵被要求站在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全程只能说不能动,几个小时的救援,幸存者被成功救出,现场一片欢呼,张泉灵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的阵阵欢呼,那一刻,张泉灵与现场的所有人一起,泪流满面!那一刻,张泉灵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线记者所要传递的以人为本精神的真正内涵!
那段时间,包括张泉灵在内的很多记者的责任心被重新拾起,又在极端环境中无限放大,记者赢得了很大尊重。
张泉灵曾回忆过这样一个细节:地震之后,她参加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到了山西的那一天,她因为忙于一个采访,换了衣服后随手把要换洗的袜子留在了房间,等她回来后发现,服务员已经帮她洗好了袜子,并留下一张字条“记者同志,您在灾区辛苦了!”
看到袜子和字条的一瞬间,张泉灵惶恐不已,那双袜子让她感受到比以往任何奖项还要重的分量!
42岁做回自己
2009年10月,《东方时空》改版,张泉灵重新回到演播室,同时做记者和主播,身兼两职,让张泉灵的“话唠”本质更加凸现,自主选题、定制新闻,极大的自由度让张泉灵可以把自己的理念向观众传播到底。
次年,张泉灵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成为第二年轻获得此项殊荣的新闻人,一时间风头无两,而此时,一颗变换赛道、回归自我的种子在她的心里慢慢发芽。
契机源自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病,一次,张泉灵在身体检查中,被告知可能患了肺癌,这对于身处“事业急行军”中的张泉灵无疑是晴天霹雳。
那段时间,张泉灵想了很多,想到了心爱的事业,想到了年长18岁,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想到了年幼的儿子,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即将“逝去”的生命,几天之后,张泉灵做出决定:从央视辞职,回归家庭!
2015年,张泉灵正式宣布辞职,回到了丈夫和儿子身边,虽然后来证实当时医院检查是“误诊”,但是张泉灵觉得相比于央视,家庭更需要她。
“在家里,我是丈夫唯一的妻子,儿子唯一的妈妈,在央视,我是千千万万优秀新闻人中的一分子,相比之下,我的家庭更需要我,我应该去弥补这些年对老公和儿子留下的遗憾!”
张泉灵与丈夫结婚多年,早年间张泉灵忙于事业,丈夫主动提出推迟要孩子,一直等到张泉灵33岁才生下儿子晨晨,生活中恩爱有加,丈夫对张泉灵每一次决定都无比支持,始终坚定的站在身后,这一次离开央视也不例外。
重整行装再出发
回到家庭后,张泉灵准备追逐自己的本心,去做投资人,丈夫拿出家里全部积蓄支持,并主动找来朋友,帮助张泉灵恶补投资知识。
从新闻人变成投资人,跨界的难度非常大,那段时间,张泉灵常常忙到后半夜,白天跑项目,晚上加班学习,因为自己定位的投资方向是青少年教育,所以她在42岁的年纪,找来孩子们喜欢看的视频、电视、书籍,一遍遍阅读,试图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与需求点。
也许努力的人终究会得到上天的眷顾,这一次帮助张泉灵的,是她的儿子晨晨。
当时,张泉灵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晨晨写完作业就抱着平板电脑“傻笑”,上前一看发现儿子在看漫画。
张泉灵跟着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个漫画“不一般”,那是“混曰”连载的历史漫画,有呆萌的插图和有趣的段子,张泉灵发现自己看完之后,不仅被逗的哈哈大笑,漫画中的知识点不知不觉留在了脑子里。
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投资项目吗?如果把电子漫画出版成纸质书,拓宽品类,对于不适合长期盯着电子书的孩子来说,岂不是一本非常棒的历史科普书?
张泉灵很快通过朋友找到了漫画作者陈磊,投资了147万,两人一拍即合,2年后出版了第一册纸质漫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一上线就在全网引发热捧,7个小时就卖断了货,至今累计销量早已破千万册!而《半小时漫画》系列也从中国史,拓宽到了世界史、科学史、经济学史、唐诗宋词等品类,每一次出版都会引发家长父母的抢购热潮。陈磊还因此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
张泉灵为什么会选中陈磊的历史漫画,而这本漫画又为何会被万千家长选中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创新和颠覆!
首先是创作手法的创新与颠覆。《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以漫画作为知识载体,开创了漫画读史的先河。
漫画一向是孩子们接受度最高的文学样式,同时漫画相比于文字来说,非常符合人脑的记忆特点,接受度更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普类图书的门槛,让这本漫画书老少皆宜。
从此,历史不再只是专家学者、历史爱好者才去读的东西,学历史变成了孩子的兴趣,无论成绩好坏,考试90分的孩子喜欢读,考试19分的孩子同样喜欢读,因为他们都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乐趣和历史的魅力。
其次是写作手法的创新与颠覆。陈磊创作历史漫画的初衷,是想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更好的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所以,陈磊是本着科普的目的来创作的,在写作手法上去繁存简,保留历史大脉络和主线,所用的语言也不是刻板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大量的网络段子、谐音梗等,几乎每一页都有段子,无论是大读者还是小读者,基本上翻开第一页,就会迫不及待想要读完整本书,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有帮助!
另外,由于出发点是科普,所以陈磊特别注重书中内容的准确性,专门邀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把关,保证了读者辅导的一定是正确的!
张泉灵说,知识应该是使人快乐的,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只有死记硬背,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开拓看世界的眼光,而《半小时漫画》系列是经过万千读者检验的,不仅大人可以读,孩子更加适合阅读。
马上要到寒假了,家长朋友们,与其费尽心思送孩子礼物,想方设法让孩子远离手机电脑,不如送他一套《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每天在父母陪伴下享受亲子阅读时光,既能在哈哈大笑中减轻压力,又能培养阅读兴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如今这套书在头条有活动,机会不可多得,张泉灵亲力推荐,心动的家长朋友们点击下方链接下单吧!
#我要上头条#
半小时漫画系列23册
¥11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