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四方坨子
四方坨子是在那里当过兵的年轻人永远心中的沉浸了青春和梦想的地方,过去的时间俞久,记忆越清晰,越是小心翼翼越是留恋无限。四方坨子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交界处,地处科尔沁草原,说是鱼米之乡一点都不为过 晴天的时候,碧空万里,天高草底,牛羊喜见,嫩江流域、湿地莫莫格就在周围环绕各种飞禽、水鸟,沼泽星罗棋布,总之一句话,美,今天来说,是多少城里人旅游向往之地,但是,当时不觉得。
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在小火车上,晃动了两个半小时,到了四方坨子小火车站,新兵打乱,重新划分到各个连队,当时变天了 风沙滚滚,风沙漫天迷人眼,换乘了敞篷大解放,这时候紧紧裹起破旧的羊皮大衣,一路深入,随着命运的舟车,听天由命啦!
没有太阳,分不清东西南北,初冬的关外,黑土地上,肃杀萧条,大解放在泥土路上颠簸跳跃,分不清时间,经过漫长,跋涉,到了。
这是个,大院 ,约五十米见方,四周是半人高的土墙,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连队里冷冷清清的,偶尔有出外勤的老兵陆陆续续回来,穿着我们刚刚路上分到的羊毛皮大衣,有一个后背有个破洞,白花花的羊毛裸露在外头,今天想来,印象依然深刻清晰,老兵肩上的长枪在我们这些新兵眼里特别醒目。
在想象中,连队应该有一个敲锣打鼓欢迎新战友的隆重仪式,就像之前在许多电影里的场景,然而没有,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反响,波澜不惊。
我被分配到了一班,火坑南北炕,院子中间从东往西一字排开一溜砖瓦房,两个班对门,中间是个过道,南面开门。每班进门是一口大水缸上面有个盖板,缸后面是一张办公桌,办公桌后面是枪架,班长的冲锋枪像一把钢铁神兽,静静的卧在首席,不怒自威,吸引着我们这些新人贪羡的目光。
晚饭时间到了,预想中的欢迎宴没有出现,上来的是一盘清炒芥菜大咸菜条子,和一大盆冒着酸溜溜热气的黏糊糊的高粱米饭,今天想来胃里仍然冒酸水儿,只看了一眼就告别了餐桌,就是班里的那张办公桌,和公社武装部送别的猪肉炖粉条子天壤之别,这时候,来时路上发的面包火腿肠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