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之恋》中薛定谔的荆如意,既活着又死了!
这两天有一部实打实的极地电影上映了,那就是由杨子姗和赵又廷主演的《南极之恋》,上映首日票房破千万,次日逆袭到日票房榜首位,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实属不易。小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一直有个疑问,就是杨子姗饰演的荆如意最后到底死了没有?跟同行的同事讨论了一下,我们俩一致认为荆如意还是死了,后来看了网上的一些影评和评论,有人认为荆如意没有等到救援,有一部人观众认为她没有死,因为我们要心存希望,相信奇迹是会发生的。
那么综合各位看官的看法,小黑得出一个不是结论的结论,就是荆如意是否活着,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既活着又死了。当然了,小黑还是抱着荆如意最后还是死了这个结尾来看的。并不是说小黑心存歹念,而是《南极之恋》这个结尾,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就像片名一样,这是一部发生在极致残酷环境下的极致浪漫电影。
杜绝尘世的极致世界
本片是根据小说《南极绝恋》改编的,世界上最冷的极地、一男一女,要啥没啥,故事该怎样发展?当初看到小说中两位主人公找到废弃小站,心里肯定都在想这个设定也太扯了,南极那么大一地方,怎么偏偏就掉到一处有房子有食物的地方,这也太巧了吧。可是反念一想,如果不这样安排,故事没法往下编啊,这两根本活不下去啊。
这种感觉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很明显,就是代入感不佳,这不是剧本制作方面的问题,而是电影的故事场所在南极,跟我们的距离实在太远了,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南京的生存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影开场直奔主题,上来就坠机,故事场景直接进入南极,通俗一点说就是电影缺少人间烟火,距离我们太远了。不过随着故事情节的铺开,就是他们进入到废弃小站之后的故事,才明白电影为什么没有“人间”戏份的铺垫,从头到尾都发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为的就是突出“纯粹”。
只有与各自的尘世之中的身份完全剥离,他们才会抛开各种的社会身份,完全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下,毫无顾忌的相爱。因为两个人的完全剥离各自的身份,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是白纸一张,所谓的个性、心眼、甚至习惯作风这样的传统人设完全不管用,能够面对的只有对方,用《西游降魔篇》中黄渤的一句话,“我TM能去哪儿?”
薛定谔的悖论
《南极之恋》的导演吴有音,也是小说的作者,加上这才电影拍摄,一共去过三次南极,一次北极。所以他是一位对极地环境的呈现有着丰富经验和拍摄技巧的电影导演。
南极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都知道那里环境残酷,但谁都没去过。举个例子,杨子姗割腕,但没死成,她说自己解决不了,为什么?因为伤口被冻住了。
电影的环境渲染是残酷的,却又是浪漫的:“否则也就不会让他们找到一个避难所般的废弃屋子,有了一定的取暖设备和食物,缓解了求生欲,才能产生浪漫的元素;然后生存基础是有限的,为两位设定一个限时任务,才能产生残酷的环境,最后剥离社会身份的一男一女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相爱。”
残酷与浪漫,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基础,在本片中合二为一。所以,整部《南极之恋》,也如“薛定谔方程式”一样,残酷与浪漫两种矛盾关系的叠加态。这样以来,荆如意的生死之谜也就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