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说“金生丽水”,这句话源自哪里?跟丽水有关系吗?
文章原题:《只知「丽江」,不知「丽水」》
文字作者/苏见羽 制图作者/公子羽
文首发于“大地理馆” geo-museum,此版为今日头条专稿
「丽」,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意思是:漂亮、颜值高。古体「麗」,其字本作「丽」,后加上「鹿」成为形声字,表示二鹿成对,并驾。我们熟悉的「美丽」,是后来的引申义。
|丽:隶书、篆体、金文、甲骨文、骨刻文|图源: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
那么,「丽水」「丽江」到底源出何处?丽江跟丽水到底有没有关系?
从地名上看,云南的丽江在地图上诞生于元代、浙江的丽水出现在唐代。熟悉古典文化的人对《千字文》中的「金生丽水」并不陌生,这四个字联用,肇始于南朝梁时期(公元6世纪上半叶)。
南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由对仗且押韵的四字句组成,这就是《千字文》,其中有两句与本文主题相关——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宋徽宗赵佶书《千字文》局部|
|元赵孟頫书《千字文》局部|
黄金、玉石是两种名贵矿产,很早就被古人开采利用。最好的玉石来自西域昆仑山北麓和田河一带,正所谓「玉出昆冈」。那么,「金生丽水」指的是哪里呢?
千字文内容多是对前人知识的总结,所以「金生丽水」一定很早就有了。向前上溯,「丽水」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内储说上》: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
这里不仅提到,在楚国以南之地,有一条叫「丽水」的河流,而且那里盛产金子,当地人常常私自开采。这条「丽水」,具体位于何处呢?
赫赫有名的「金沙江」需要出场了。
云南丽江:蜿蜒的金沙江2
云南省迪庆州,金沙江(长江上游)第一湾全景
金矿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沙金,一种是岩金。山中出金,即为岩金。水畔产金,是为沙金。长江上游从青海巴塘河口至宜宾的长江河段,被称为金沙江。金沙江西侧还有一条大河,发源于中国西藏、云南交界地带的独龙江,下游进入今缅甸称为伊洛瓦底江——至晚在明代地图上,它被明确标注为大金沙江。
「金沙江」河流得名,就是因为这一带河床中产沙金。
「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出自明人程登吉《幼学琼林》)
这里「丽水」即金沙江,「朱提」是今云南昭通朱提山。我的前辈、摄影师邱峰先生,世代居住在金沙江畔,他告诉我一则谚语:「涨水漂木,枯水行船,不涨不枯淘沙金。」生于金沙江畔的罗怀学告诉我:当地百姓俗称金沙江为「金河」。
伟大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提出金沙江是长江干流源头——在此之间,人们都以为长江正源为岷江。他在著作《溯江纪源》中明确提出:「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徐霞客特别提到,叫金沙江的河有俩:一个是现在的金沙江河段,「南流北转」;一个是「南流下海」「缅人恃以为险」的河流,即今伊洛瓦底江,俗称大金沙江。至于这两个金沙江,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我们无法明确得知。
可以确定的是:金生丽水所指区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到缅甸一带。还有人用五行说继续佐证:西面属金,金所在,也应在西部方位——但,浙江丽水在东部,二者很可能关系不大。
精彩内容,下回分解。
编辑:潇潇雨/大地理馆 geo-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