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全诗)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虽然和诗人生活时代不同,但情感却是相通的,所以有很多诗词会经常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那些富含哲理的诗句。
例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我们就常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经常用来形容要把眼光放长远点,因为站得高看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告诫孩子珍惜光阴,好好读书;
类似这样大家耳熟能详、脱口而出,被广泛使用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
但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这样的诗句,很多人只会记得这两句,对于全诗就不甚了解了。
长风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们用来比喻急需的东西费尽了心思都没能得到,但突然间无意中得到了,写出了作者如释重负的心境。
这一句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也能倒背如流,但要说出这个句子的出自哪?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吧。
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南宋诗人夏元鼎的一首绝句,由于太过直白浅显,朗朗上口,让很多人以为它仅仅是民间谚语。
崆峒访道屈尊乎,万卷丹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师全不费工夫。
夏元鼎:题壁二首·其二
夏元鼎,字宗禹,生于南宋永嘉地区,具体生卒年不详,生平也不是特别详细,只能从一些零星的文献上可以了解到夏元鼎的人生轨迹。
他爱好旅游,少年有才,却多次落榜,后来入幕府为宦,奔走燕齐间,还偶遇仙人,为他传授炼丹采药的秘籍,方弃官学道,自号为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他一生强调自身修炼,遍读道家典籍,游历各大名山寻访道师,属南宗清修派,平生存诗不多,作品也多是记录他自己在清修之中的思想和论证,所以多带有仙迹仙踪。
据《南岳遇师本末》记载:一日夏元鼎听闻西蜀有仙迹灵洞,心生向往,便动身前往游历。只是可惜游历许久,并未得见,不料在湖湘一带遇到周道人。夏周二人相互问道,切磋求教。周道人授以夏元鼎孔孟、庄老、颜列等易说、丹道、阴阳等学问。夏元鼎受益颇多,便在山中题壁此绝句,真乃字字珠玑,最后两句更是千古传唱。
我到各地仙山访仙问道,经大师点拨之后,才觉得平生太过于沉溺于手中的万卷诗书,真是越读越糊涂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过去自己太过执着于书本,却效果不大,总感觉修炼不得要领。
后两句则是表达顿悟后的喜悦,诗人用形象生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生活中常有却无法言说清楚的情感,将寻求人生真意的过程用“踏破铁鞋”来形象化说明,既通俗易懂又极具夸张之意,令人耳目一新。
这两句富含哲理,发人警醒,可以用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所以从此在民间广泛传播。
但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人更多用这两句诗
来摆烂、来佛系,来不作为,去单纯地去追求偶然不费功夫的得到,而不想前面的踏破铁鞋的付出。
但夏元鼎的诗句原意并不是如此,
他强调“不费功夫”的得到,是来自我们长时间辛苦和积累的结果,是属于水到渠成,属于付出后的顿悟,并不是偶然结果。
要知道这世上哪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事,天上只会掉陷阱,不会掉馅饼,当哪天真的掉馅饼了,那也是先砸到头大的那一位。
-END-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文章阅读
李清照晚年最经典的一首词,开篇就是千古名句,结尾更是凄美万分
一首惊艳的唐代山水小诗,作者却鲜为人知,颔联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