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的主人公叫什么?奥德赛的主人公是奥德修斯
奥德赛的主人公叫奥德修斯(Odysseus)。他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是伊塔卡岛的国王。他因参加特洛伊战争而远离家乡20年,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险和冒险,最终成功回到伊塔卡,在与一众敌人的斗争中重夺王位,终于得以与妻子平安团聚。奥德修斯被描述为勇敢、聪明、机智和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是古希腊文化中一位著名的英雄人物。
一:奥德赛的主人公叫什么
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英语:Odysseus),又译俄底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对应罗马神话中的尤利西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国王,史诗《奥德赛》的主角,曾参加特洛伊战争,献计攻克了顽抗十年的特洛伊。
战争结束后,他在海上漂流十年,部下死伤殆尽,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返回故乡,与妻儿团聚。
《奥德赛》的故事内容
《奥德赛》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赛(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后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利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后,奥德赛不顾海神波塞冬的咒语启航回家,一路上历尽劫难,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伊塔克的许多人都认为他10年不归,一定已经死去。
当地的许多贵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 (Penelope),佩涅洛佩百般设法拒绝他们,同时还在盼望他能生还。
奥德修斯在这10年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
又经海妖岛屿,躲过了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阿尔基诺斯重述了过去9年间的海上历险,阿尔基诺斯派船送他回故乡。
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一伙横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
二:奥德赛的主人公是哪位英雄
刺客信条,奥德赛版本当中,主角是什么阵营的?
华是正义阵营的
三:奥德赛的主人公是俄底修斯
最近,有人在古希腊著名的宗教圣地奥林匹亚发现了一块泥板,上面刻写的铭文抄录的是荷马的两部史诗之一《奥德赛》的第14卷中的13行诗文。该铭文被誉为“已知最古老的荷马《奥德赛》摘抄”,其年代被断定在公元3世纪前的罗马时代。
泥板大约20-23cm见方,略呈梯形
经查证,在泥板上摘抄的是《奥德赛》第14卷的第1—13行,以下为翻译家王焕生的译文——
奥德修斯离开港湾,沿着崎岖的路径,越过林莽和山岗,遵循雅典娜的指引,去寻觅高尚的牧猪奴,在神样的奥德修斯的所有奴仆中,他最为主人的产业操心。
他看见牧猪奴坐在屋前,附属的院落垒着高高的护围,建在开阔的地段,舒适而宽大,围成圆形。这个院落由牧猪奴为离去的主人的猪群建造,未曾禀告女主人和老人拉埃尔特斯,用巨大的石块和刺梨把整个院落围绕。他在墙外侧又埋上木桩,连续不断,紧密排列,一色砍成的橡树干木。他在院里建造猪栏一共十二个。
奥德修斯的故事展现的远不止是一段传奇往事,还有古希腊人的生活、性情与为人,一个无比吸引人的人神共存的世界。卡尔维诺曾在《为什么读经典》里说道:
输
“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别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这部位列BBC改变世界的100本经典书单之首的《奥德赛》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故事。
《奥德赛》豆瓣评分9.3分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读经典,透过古典文学翻译家王焕生的理解,走进这段“奥德赛之旅”。
文|王焕生
《奥德赛》相传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另一部以特洛亚战争传说为题材的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特洛亚主要将领、普里阿摩斯之子赫克托尔被杀和为其举行葬礼结束,但战争本身并没有完结。战争在赫克托尔死后继续进行。此后的传说曾经成为一系列史诗的题材,例如:
叙述埃塞俄比亚英雄门农增援特洛亚死于阿基琉斯手下和阿基琉斯本人被帕里斯射死的《埃塞俄比亚英雄》;
阿基琉斯
叙述阿基琉斯的葬礼和在葬礼上埃阿斯·特拉蒙与奥德修斯为得到阿基琉斯的铠甲发生争执,奥德修斯获胜后埃阿斯愤然自杀的《小伊利亚特》;叙述奥德修斯奉献木马计,苦战十年的特洛亚被希腊军队里应外合攻陷的《特洛亚的陷落》等。
埃阿斯愤然自杀
木马计
这些史诗都曾托名于荷马,但后来均被一一否定,被视为是对荷马史诗的仿作,并且逐渐失传了。希腊将领们在战争结束后率领军队回国,遭遇不一,成为多篇“归返”史诗的题材,这些史诗也大都失传了,只有被认为出于荷马之手的《奥德赛》流传了下来。
《奥德赛》全诗12110行,叙述希腊军队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飘泊,返回家园的故事。《奥德赛》也像《伊利亚特》一样,被视为古代史诗艺术的典范。
飘泊多奇遇,返回家园后报复求婚人多惊险,诗人面对繁杂的动人故事,对史诗情节进行了精心安排,受到亚里士多德的高度称赞。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批评对情节整一性存在误解时指出,不能认为只要主人公是一个便会有情节的整一,因为有许多事情虽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但并不是都能并成一桩事情,同样,一个人有许多行动,那些行动也并不是都能并成一个行动。他认为荷马在这方面“最为高明”,懂得其中的奥妙,并且强调指出,荷马写《奥德赛》,并不是把奥德修斯的每一件经历都写进去,而是环绕着一个“有整一性的行动构成他的《奥德赛》”。 这里的一个“有整一性的行动”,即指奥德修斯回归故乡。
◆ ◆ ◆ ◆ ◆
《奥德赛》的情节正是这样安排的。史诗第一卷前十行是全诗的引子,点明主题。点题之后,诗人即以神明决定让奥德修斯归返为起点,分两条线索展开。
一条线索是,在奥德修斯家里,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饮宴,耗费他的家财,佩涅洛佩势单力薄,无法摆脱求婚人的纠缠;奥德修斯的儿子愤慨求婚人的胡作非为,在雅典娜女神的感示下外出探询父亲的音讯。
另一条线索是,神女卡吕普索得知神明们的决定后,放奥德修斯回家;奥德修斯回家途中遇风暴,落难费埃克斯人的国土。以上构成史诗的前半部分。
奥德修斯与其妻佩涅洛佩
史诗的后半部分叙述奥德修斯在费埃克斯人的帮助下返抵故乡,特勒马科斯探询父讯归来,两条线索汇合,父子见面,一起报复求婚人。
《奥德赛》也像《伊利亚特》一样,叙述从接近 *** 的中间开始,叙述的事情发生在奥德修斯飘泊的第十年里,并且只集中叙述了此后40天里发生的事情,此前发生的事情则由奥德修斯应费埃克斯王阿尔基诺奥斯的要求追叙。诗人对这40天里的事情的叙述又有详有略,有的一笔带过,一卷包括数天的事件,有的叙述详尽,一天的事情占去数卷。由于上述结构安排,使得书中所有的情节既如亚里士多德称赞的那样,围绕着一个人物的一个行动展开,整个叙述又有张有弛,有起有伏,详略相间。由此可见,当时的史诗叙事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有人批评《奥德赛》的结构有些松弛,这不无道理,但同时也应当承认,所有情节都不背逆围绕一个行动的原则。即使特勒马科斯探询父讯的情节似乎可以独立成篇,但它在诗中仍是为总的主题服务的,并且正是通过他探询父讯的形式,补叙了特洛亚战争结束及其后的许多事情,包括构成一些失传史诗的主题的英雄们回归等情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奥德赛》在题材剪裁和情节安排方面与《伊利亚特》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所叙述的题材不同,《奥德赛》在情节结构方面又与《伊利亚特》存在差异。
《伊利亚特》叙述战争,对大小战斗场面的精彩描写构成叙述的一大特点。《奥德赛》则叙述主人公在战争结束后回归故乡,叙述主人公回归过程中充满各种艰难险阻的飘泊经历、归家后与家人相认并报复求婚人的故事,这些情节为诗人安排“发现”提供了有利前提。
诗中的“发现”安排同样受到亚里士多德的称赞。这里有奥德修斯被独目巨人“发现”,使独目巨人知道自己受残是命运的安排;有费埃克斯人对奥德修斯的“发现”,引出奥德修斯对自己的飘泊经历的追叙。不过诗人最精心安排的还是奥德修斯抵家后的“发现”,这里有父子相认的“发现”,为以后的行动作准备;有老奶妈对故主突然归来的意外“发现”,给故事带来神秘色彩;有牧猪奴、牧牛奴的“发现”,为即将采取的行动准备条件。
诗中最重要的 “发现”是主人公的夫妻“发现”,构成史诗的 *** 。这一“发现”涉及发现者双方,情感与理 *** 织,一步进一步,一层深一层,其构思之周密巧妙,令人叹服,无怪乎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好评。如果说荷马史诗包含着古代各种文学体裁和艺术技巧的源头的话,那么《奥德赛》中的“发现”显然给后来古希腊戏剧中的类似安排作了很好的启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奥德赛》也像《伊利亚特》一样,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而不是白描,来刻画人物形象。奥德修斯作为史诗的主人公,受到诗人的着意刻画,在他身上体现了史诗的主题思想。与其他所有人物相比,诗人为奥德修斯准备了数量最多的修饰语,称他是“神样的”、“勇敢的”、“睿智的”、“足智多谋的”、“机敏多智的”、“历尽艰辛的”、“饱受苦难的”、“阅历丰富的”,当然还有“攻略城市的”,等等。这些修饰语在诗中频繁出现,给人印象深刻,它们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希望借助行动表现主人公性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坚毅和多智。奥德修斯的这些性格特征在《伊利亚特》中已有所表现,而它们在《奥德赛》中则得到集中表现,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通过奥德修斯这一人物形象,歌颂了人与自然奋斗的精神,歌颂了人在这种奋斗过程中的智慧。奥德修斯的智慧的突出方面是机敏。机敏中包含着狡诈,狡诈即谋略,这是当时为获取财富和奴隶所必需的手段,因而受到诗人的称赞。奥德修斯除了上述性格特征外,他还热爱故乡,热爱家园,热爱劳动,爱护忠实的奴隶,严惩背叛的奴仆。诗人通过奥德修斯这一形象,表现了处于奴隶制发展时期的古代希腊人的世界观的主要方面。以上对《奥德赛》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的一些主要方面作了说明。
◆ ◆ ◆ ◆ ◆
读完荷马的两部史诗,人们既会惊服于史诗的出色构思,又会感到构思中的某种牵强;既会怡悦于情节的动人,又会觉察到其中的某些矛盾。例如史诗在时代背景和神话观念方面的差异。
在时代背景方面,两部史诗中表现的虽然都是奴隶制社会,但其发展程度似乎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两部史诗中的时代虽然同处于青铜时期,但是在《奥德赛》中,铁的使用显然比在《伊利亚特》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神话观念方面,《伊利亚特》描绘了一个优美、生动的人神共处、人神密切交往的时代,但在《奥德赛》中,人和神之间扩大了距离,神对事件的参与具有更大的表面性,神对事件的参与与其说是一种传统信仰,不如说是人们的美好想象。这方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奥德修斯在阿尔基诺奥斯宫中对自己逃脱风暴灾难的叙述。他在叙述中把自己的得救完全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排除了原有的神明助佑的一面。这些矛盾和差异,以及情节、词语等方面的其他矛盾,必然引起人们的深思。
◆ ◆ ◆ ◆ ◆
为了有利于更深入地研读荷马的这两部史诗,在这里有必要就“荷马问题”作些说明。所谓荷马问题,主要指近代对史诗进行的争论和研讨。古代希腊人一直把荷马及其史诗视为民族的骄傲,智慧的结晶,肯定荷马本人及其作为两部史诗的
荷马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荷马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史诗的
此后各家的观点基本可分为三类。
以德国学者沃尔夫(1759—1824)为代表的“短歌说”认为史诗形成于公元前13至前9世纪,各部分由不同的游吟歌人创作,一代代口口相传,后来经过加工,记录成文字,其中基本部分属于荷马。
第二类是“统一说”,实际上是对传统观点的维护,认为荷马创作了统一的诗歌,当然利用了前人的材料。
第三类即“核心说”,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折衷,认为两部史诗形成之前荷马创作了两部篇幅不长的史诗,后经过他人增添、扩充,逐渐变成长篇,因此史诗既有明显的统一布局,又包含各种若隐若现的矛盾。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对荷马及其作为两部史诗的
荷马的这部史诗在我国曾经有过两个译本,一是傅东华根据威廉·考珀(William Cowper)的无韵诗英译本、参考亚历山大·蒲伯等的英译本译出的韵文体译本,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是杨宪益先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从古希腊文译出的散文译本,1969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现在这个译本是根据勒伯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该史诗的古希腊文本翻译的,翻译时参考过上述两个中译本,吸收了前辈们的长处。书名采用了在我国沿用较久、流传较广的译法《奥德赛》,意思是“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译文仍如前译《伊利亚特》,采用六音步新诗体形式;译诗与原诗对行,行文力求保持原诗朴实、流畅而又严谨、凝练的风格;每卷诗的标题为译者所拟。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本文节选自《奥德赛》译者序。
◆ ◆ ◆ ◆ ◆
[古希腊] 荷马 著 王焕生 译
定价: 78.00元
2018年6月出版
四:奥德赛的主人公是奥德修斯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赛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 *** 拖延。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所以,他的主人公是伊大卡的国王——奥德赛!
古希腊著名史诗 《奥德赛》的主人公希腊英雄奥德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