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简介,淮南子的作者是谁,淮南子思想内容
淮南子简介,相传,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百家学说的精华,在以后的秦汉文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归类为‘杂家’,《四库全书总目》同样将其归类为‘杂家’,属于子部。
《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的基础上,融合了阴阳、墨, 法和部分儒家,但主旨属于道家。‘鸿’意为宽广,‘烈’意为明亮(高邮《淮南子》,东汉)。作者认为,这本书包含了像陶那样博大而明亮的通理。
《淮南子》是由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历史上说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鸿烈》的作者;淮南王的门人中有谁参与了《淮南子》的撰写,所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是法,认为是淮南 王刘安和苏飞, 李尚, 左吴, 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个人和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内篇21篇,外篇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天仅存内篇21篇。
《淮南子》博大精深,后世很多学者对其中思想推崇备至,故将其归为道家。
有人认为这本书太复杂了,以至于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把它归功于杂家。更多的人认为,《淮南子》虽然涵盖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但它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比如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和胡适都同意这一观点。梁启超说:“《淮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着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继承和发挥了黄老学派的历史进化论观点,提出社会生活是变化的,法秩序体系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即“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泛论训》说“圣人作礼乐而非礼乐。治国有常,惠民为本。政教有经,但行为上,是为民造福。“《淮南子》在阐述哲学时所涉及的怪事和鬼神有关,还保留了一些神话材料,如“女娲”“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