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崔瀺与崔东山,绝望中分裂希望
没有更新,闲来无事,小编和各位翻书人聊聊崔瀺与崔东山,这两人本是一个人,但是崔瀺分魂,形成了崔东山。一个,充满老态,岁月痕迹一览无遗,另一个,少年心性,行为举止间由心而动,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脉络清晰,算无遗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崔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男人。自小,家境优渥,爷爷崔诚,是武夫更是读书人,年少时寻良师,拜老秀才为师,从此相依为命,互相扶持。他见过老秀才三教辩论意气风发,敢请三教祖师落座,可是没有人见他为生计向书商谄媚敬酒;他代师授业教导过一位位师弟,可是一个个师弟却终与他分道扬镳;他铸造帝国大势,可是他却看不见了。
老秀才“性本恶”的学说影响到他,让他对人性感到失望,对世间感到失望,他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所以,他建立“事功学说”,他不相信人性,他更愿意以“事功”驱动人心,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以点破面,铸造一个共同利益圈,实现对人性、对世间的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闻道,夕可死矣。
一个人明白自己的道在何方时,将不遗余力。他离开老秀才是因为老秀才三四之争落败?是因为老秀才偏心小齐?是因为他自己离经叛道?这些都不是!他要做的事是关乎文脉的千秋大事,一着不慎,将落个世世代代口诛笔伐的下场。他不愿连累文圣一脉,他不说,老秀才他们不明白?其实明白,有些人不说,有些人暗中配合,有些人不愿明白。
可是他也会感到伤心,老秀才神像被砸,爷爷崔诚在中土神洲为三四之争不忿大打出手,他不能出手,是他最大的无奈。这个世道,人性中的恶,让他悲观,他知道自己前路走无可走,所以,选择了分魂,出现了年少时的崔瀺,如今的崔东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平安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年少的岁月,似乎都是在挣扎,为生存而挣扎,世道没有给予他一丝善意。但是,他没有放弃,世间没有给予他善意,他便以行动回报这个世间最大的善。这其实便是如文中总会提到的“夏天堆雪人”,没有希望,但是他依然会做,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崔东山会在陈平安门下,成为小师兄,是老秀才的安排,何尝不是崔瀺的默许。崔瀺想要崔东山在陈平安这里“观道”。当崔东山出现时,已经在暗示崔瀺的前路已断,或者说是崔瀺想要一场新生,重新来过,所以,崔东山出现便是以少年形象,因为,少年代表了希望,老年的崔瀺过于绝望,可是年少时的崔瀺可是被很多人视为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崔东山在“观道”过程中,他看到了陈平安的不同选择,他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脉络之说,他的道在完善,他也在认同陈平安的做法。所以,他越发的得心应手,他对于人性了解的越深刻,对于其中的善,他越加珍惜,对于恶,他难以容忍。
这便是是他面对裴钱、小米粒、暖树等落魄山一众人时,他从来没有任何的架子,他总是保持少年心性,他不会将自己外出的遭遇艰辛带到这处避风港中。每当他回到落魄山,他总能轻松愉悦,会心一笑,朝气、希望、人性中的善,让他如沐阳光。但是他面对石柔时,他总是恶语相向,这是因为石柔得陈平安恩惠却轻视陈平安,这便是人性中的恶,他无法容忍,陈平安可以冷眼旁观,他不行,他是小师兄,先生不愿做的事,他做!只要有人想要对落魄山、对陈平安起什么“邪念”,他便会扼杀于摇篮。只要经历了绝望,才会对希望倍加珍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崔东山是崔瀺的分魂形成,但是他其实仍然算是崔瀺,他是崔瀺的新生,是崔瀺自我选择的再走一次,在绝望中分裂的希望,必然将从破败中崛起,崔东山,或许将来有一天,也将会以崔瀺之名出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