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屏风事件”-珍惜那个和你顶嘴的孩子吧
电视剧《知否》中有这样一件事:伯爵大娘子带着梁六郎到盛府来做客,盛纮夫妇和长柏、齐衡等几个哥儿一起在会客厅陪同说话。
林小娘觉得伯爵大娘子是有意到府上来给盛家女儿说亲的,却迟迟不见有人来叫墨兰。
最后,等不及的她让墨兰悄悄躲在会客厅的屏风后面相看。
不想,被如兰看到了,如兰好奇,拉着明兰一起去看墨兰在干什么。
墨兰见事情败露,猛地将如兰和明兰推出屏风,自己扮无辜。
惹得盛纮大怒,责打了如兰和明兰,还罚两人到祠堂去跪。
我们将这件事称为“屏风事件”。
在“屏风事件”中,盛家“三朵兰”表现各不相同——墨兰哭唧唧扮无辜,如兰耿直顶嘴,明兰认打认罚不做声。
面对这样三个孩子,盛纮当然最不喜欢如兰,罚如兰也最重。
然而,作为旁观者,我们却可以通过这样一件事看出:墨兰、如兰和明兰这三个人,只有如兰才把盛纮当亲爹!
那么,在墨兰眼中,盛纮是什么呢?就是个工具人而已!这和林小娘的教导不无相关。
在墨兰成长的过程中,林小娘无数次对她说:“抓住你爹爹,就抓住了一切!”这里的“一切”包括锦衣玉食的生活、在盛家的地位以及墨兰光明的未来。
因此,盛纮每次不去林栖阁,墨兰都十分紧张,她一次次问林小娘:“爹爹是不是不喜欢我们了?”
实际上,她在乎的才不是盛纮喜不喜欢自己,而是在这“喜欢”和“不喜欢”后面所隐藏的巨大的利益的权衡。
这一点,我们从后面的剧情就可以看出。
林小娘和墨兰母女用尽手段,使墨兰如愿嫁入伯爵府,盛家的脸都被丢尽了,墨兰出嫁时,盛纮的脸能阴出水来,墨兰也毫不犹豫地嫁了。
因为在当时的墨兰看来,自己已经离开盛家,盛纮不再掌握着她的命运,所以,盛纮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也没那么重要了。
而“屏风事件”发生时,墨兰还尚且在盛府,小命还捏在盛纮手里,她哪敢惹盛纮?
只能撒娇撒痴、颠倒黑白地把自己从这件事中择出去。
尽管她一口一个“爹爹一同责罚吧”,但盛纮在她眼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交真心、说真话、动真情的爹爹!
至于明兰,她是爱过盛纮,也当过盛纮是爹爹的。
在卫小娘去世之前,明兰会把糕饼留着给盛纮吃,会在看到盛纮的时候,扑上去要“抱抱”。
但是后来,小蝶被无端赶出去,卫小娘去世……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盛纮的表现太让明兰失望了。
她看穿:盛纮就是一个自私的小人,只要不动他自己的利益,大宅院里的别人是死是活和他根本没有关系。
“屏风事件”中,盛纮的表现的确印证了明兰的判断:
盛纮之所以恼怒,并不在于女儿在屏风后偷看男子这件事,而在于既是偷看,又没藏住,让这件事败露了,丢了盛家的人。
而当时坐在地上让人家看笑话的可是如兰和明兰,盛纮要罚,当然也会罚她们两个。
如兰坚持要说出事情真相,明兰也给如兰做了证,盛纮根本不听,因为他只听他想听到的,只是想借由这件事立个规矩,让此类丢人事件永远不要再发生,同时要巩固自己的一家之主的地位,不容许有任何质疑的声音。
如兰越是辩解,盛纮越是觉得自己被质疑,失去权威,走向失控,他越是恼怒……
所以,明兰选择不说。
她不说,是因为在老早老早以前,她就看明白了盛纮,这个自私自利又不甚睿智的人,在明兰眼里,不过是个“小丑”罢了,不值当与他辩解,不值当浪费时间,不值当去激怒他。
只有如兰,她顶嘴,一是因为性格耿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再者,她是真当盛纮是爹爹的。
既是爹爹,在子女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子女也是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的。
理想中的爹爹是怎样的?
在多子女家庭中,要公平。
在处理事情时,能一眼看出始末缘由。
在子女受委屈时,能走出来庇佑。
听到谎言,要有能力去拆穿……
如兰对盛纮寄予了这样大的希望啊,所以即便戒尺当头,她也要辩解,她希望盛纮能够醒悟,能看清墨兰母女的真面目,能变成一个爹爹该有的样子。
可惜,盛纮看不到这一点,他夸墨兰懂事,说明兰“最是听话”,只有如兰在他心中,又愚笨,又倔强,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直到今日,在很多家庭中,为人父母者,也总喜欢用“是否听话”来衡量孩子。
对于喜欢顶嘴的孩子,轻则说其“不会看眼色”,重则扣上“不孝”的帽子。
真的,珍惜那个和你顶嘴的孩子吧!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想和你拧着来,只是想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要你稍微放低一点姿态,心平气和地沟通,这类孩子最是好管教。
再者,孩子和你顶嘴,是对你有希望,有期待,有信任,有爱,有沟通的欲望,但这些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依恋,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如果你一再用棍棒去捶打它,用语言去瓦解它,用巴掌去推开它,如兰终究会成长为明兰。
当有一天,孩子终于“懂事”了,表面上“你说什么都对”,实际上,不想多说一句废话,心中和你隔着一座山,不知你又作何感想呢?
看过《知否》之后,我为二胎三胎家庭中的她们担忧
《知否》“变态”警告——千万不要和这样的人结婚
《知否》:小公爷和明兰没在一起,才不是郡主的错
《知否》中的“瞎眼四子”——男人通过妻子完成抗争
《知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小公爷和墨兰母女是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