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淳常在:最天真的吃货,17岁殒命假山只因内心太有主意
#我的2023观影随记#
文|一点新奕 图|网络
抱恙一场,今天总算活过来了,继续重温经典,继续更文。
《甄嬛传》里,淳常在是个很突兀的存在——开局殿选里她没出现,殿选结束小主们入宫,她仍没出现。
直到甄嬛入住碎玉轩的那天傍晚,她才摸黑出场。
这部剧初播时,每次看她的故事,总感觉这姑娘像个串错了门的傻孩子——与红瓦黄砖的后宫大院格格不入。
别人入宫,无论家世背景如何,几乎都在别无例外地干着一件事——忙着寻找能在后宫活下来的法子。
只有她,几乎每次出场,心思基本都只关注一件事——找好吃的,就仿佛她来的不是血雨腥风的险恶后宫,而是某个美食超市一般。
这次重温,从她邀甄嬛一起放风筝,之后殒命荷花池那里逐一往回看,发现一个事实:
这个貌似人畜无害的小姑娘,其实并不只是天真无邪。
吃货只是她伪装的外表,往内里细看,她是比甄嬛更能隐藏、更会观察并更会动脑子拿主意的人。
若不是因此,她或许还是后来甄嬛争宠斗狠路上最强劲的对呢。
但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淳常在的悲剧,悲就悲在她最擅长的事情上——她太有主意了,忽视了最该在彼时彼刻心生敬畏的东西:
慎独后宫。
01、
在《甄嬛传》里,淳常在第一次出现,是在秀女入宫的那天晚上。
甄嬛和一众宫女太监忙活了一天,结束了一整天的迎来送往,终于可以坐下来歇息片刻。此时寝宫的门被推开。
康禄海通报说:淳常在到了。
紧接着,淳常在带着一个贴身侍女笑意盈盈地猫着脸儿进来。
这是她与甄嬛的第一次破冰相识,两人之前谁也不认识谁。
淳常在开口的第一句话说:“菀姐姐忙了一日,我现在才敢过来,不算打扰吧?”
老话说,言为心声,语多教养。
初次见面,她没说菀常在,而是称呼‘菀姐姐’,说明在来之前,她其实打听过一些关于甄嬛的事情的,比如对彼此的称呼。
甄嬛称呼沈眉庄为眉姐姐,称呼安陵容为安妹妹,足见这称谓是按着年龄大小来区分的。
淳常在的一声‘菀姐姐’便是顺着甄嬛三姐妹的称谓来的。
可见,虽然年龄不大,但淳常在的脑子还是很有主意的——她知道入宫后,怎么得体地结交朋友,也知道什么时间去不至于让人讨厌。
聪慧如甄嬛,当然一听便知道在表达什么了,因此客气地回应了她,接着邀她在炕桌入座。
炕桌上摆着两盘茶点,甄嬛问淳常在自己泡了普洱,要不要尝一点。
淳常在却盯着炕桌上的茶点说,自己晚饭没吃饱,要不就等她吃茶点吃腻了再用茶压一压。
之后,甄嬛一边看着她吃点心,一边与她闲聊。
看她狼吞虎咽吃东西的样子,甄嬛觉着她应该还小,于是问她为什么晚饭会没吃饱呢。
淳常在特别孩子气地说,自己已经十四了,宫里给的晚饭是糟鹅,她因为想念家里糟鹅,想念爹娘,因此吃不下饭了。
甄嬛于是大方地说,以后晚饭若是没吃饱,就到自己这里来吃。
淳常在闻言,一边高兴地说菀姐姐待淳儿真好,一边又奉承地说了句:
“听说皇上特别喜欢姐姐,下午看见送赏赐的人一拨拨忙慌慌的,就知道这话是真的了。”
这里,淳常在随心而出的一句话,直接道出了她摸黑来访的真实过程及其目的。
一是,白天别人都在忙着办入住时,她在一边暗暗地观察;
二是,秀女殿选时,甄嬛被留牌子的故事她也听说了,这一天的暗中观察证实了传说不假。
三是,同为秀女,连安陵容都能住到距离皇上的养心殿相对较近的延禧宫,而自己却和甄嬛一样,被华妃发配到了偏僻清冷的碎玉轩,说明她与甄嬛一样被华妃忌惮。
四是,虽然家世相近,但自己年龄比甄嬛小,同为常在,又同住一宫,甄嬛入住后没有去拜访她,说明甄嬛并未记得她。
虽然年幼,却并非不谙世事。山不过来,我过去。
淳常在破冰拜访的目的便不难猜了:只向甄嬛借光,不图别的。
因此,她直接不假思索便拒绝了甄嬛让她挑选宫花的好意,并爽快地告诉甄嬛自己只对她这儿的点心更感兴趣。
这个看似吃货的形象,极其成功地向甄嬛传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同住一宫,自己不是来和甄嬛争宠的,只是来认个姐姐。
第二,自己贪吃,吃不饱的话可否来甄嬛这里蹭饭。
这些几不可见的表达,被甄嬛悉数接收,所以甄嬛也满脸喜悦地在淳常在临走时,命流朱和浣碧给她多包了几包茶果点心。
这一段故事,非细品无法领悟其真章。
因此,表面看这位淳常在与后宫格格不入,好像走错了地方的吃货。
实际上,淳常在入宫啥事儿也没落下。
进了深宫该怎么活,以及怎么做才能如愿活的好一些,她的脑子其实比甄嬛还好使,主意也不比甄嬛差。
吃货只是淳常在的伪装,借此先借光保命才是她的目的。
02、
淳常在的第二次路面,是在合宫觐见时。
她与当时还只是答应的安陵容站在一排,位居纵列的夏冬春之后。
也就是说,论位份,她与夏冬春是同列,比安陵容还要高一级。
这也再次从正面说明——她的家世很好,又美貌青春,华妃忌惮她,从选秀后就开始了。
那次觐见之后,夏冬春被赏一丈红入了冷宫,之后小福子溺死枯井,两件事情同一天发生,甄嬛因此装病避宠。
而淳常在大概也吓坏了吧,她比甄嬛消失的还彻底——直接在后宫没了身影。
她第三次露面,是余莺儿恃宠而骄地夜惩欣常在之后。
彼时,沈眉庄第一个侍寝成功,恩宠有加,圣绻正浓。
那一天傍晚,淳常在和欣常在一起回宫,路上与余莺儿相遇。
因宫女手中的纸灯笼迎风自燃,惊了余莺儿的凤鸾春风车,余莺儿借此炸毛。直接以下惩上,把对其说话不客气的欣常在送去了慎刑司。
淳常在则摸黑哭着回到碎玉轩。
依着余莺儿东施效颦般的骄横,只当场处罚了欣常在而没处罚淳常在,原因很显然——虽然心有不满,但她没有当场顶嘴。
因为,这事儿不算大,却是实打实的危机,弄不好自己会吃亏的。
她选择先忍着不吭声,然后一路跑回碎玉轩向甄嬛告状。
当时的甄嬛在避宠,跟皇上、皇后都是说不上话的,与太后就更说不着了。
能在这种时候向甄嬛倾诉自己的惊恐,淳常在其实自己已经拿定了主意——告诉甄嬛,甄嬛就会告诉沈眉庄。
而沈眉庄是当时最得宠的新妃,借太后或皇后之手来收拾余莺儿那是绰绰有余的。
这是很典型的借弹打压,借刀杀人。
足见淳常在面临危机时的心智成熟:
她知道判断局势,懂得以退为进,能预判最有效的求助方向,并求得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古人云:入得后宫去,焉有弱女子?
淳常在的纯真与无邪背后,其实深藏着她极好的识人断事能力。
淳常在第四次出场,是在皇上当着皇后和众嫔妃的面,跟大家讲甄嬛用明亮纸张糊窗户,节省照明用度的事上。
皇上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大家学习甄嬛的勤俭持家,减省着过日子。
对此,富察贵人很不服,因为之前皇上自己独赏了甄嬛一双造价与造型都极其奢华的如意玉鞋,其他嫔妃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万事不从自己起,却要他人日日省捡,这是皇上用不甚合理的方式,表达对甄嬛的赞赏。
台下坐着的嫔妃,谁也不是傻子,一听便知。
所以富察贵人起头抬杠之后,蠢不拉几的齐妃也跟着起哄。
此时,坐在安陵容后边的淳常在直接高声对着正骑虎难下的皇上说,鞋子是皇上赏给姐姐的,自然怎么喜欢怎么来喽。
一句话,说出了皇上的心思,令其龙颜大悦,并当众夸奖说,他就喜欢淳常在这样有什么说什么的率真性子。
几句话,一箭三雕,既维护了甄嬛,又解了皇上的围,还在皇上面前刷到了存在感。
若只是单纯的天真无邪,这是说不通的。
03、
淳常在的第五次露面,是沈眉庄被陷害假孕禁足又被解封后,那是一个大雪天。
漫天大雪,淳常在与宫女们在碎玉轩门外玩耍。
她们咯咯咯的快乐笑声传入沈眉庄的耳朵,令无精打采的她都忍不住掀起门帘去看了个究竟。
大雪中,淳常在着一身粉衣,一件粉色外套,抱着一束红彤彤的梅花,在快乐的嬉戏中,于宫女们追逐玩耍。
玩够了,她又不顾崔槿汐的阻拦,抱着梅花径直闯入甄嬛宫中。
当时的甄嬛寝宫,皇上正与甄嬛玩闹的开心,淳常在闯入后,直接问甄嬛红梅好不好看,然后又问低头写字的皇上。
见皇上没怎么抬头,她又接着说,她最懂甄嬛了,言罢还让宫女找白色的瓷瓶来插那些红梅花。
简短的一番话,不赘余,没啰嗦,却把甄嬛听的高兴到眉眼揣笑。
同时,这番话还成功吸引到了皇上的目光——他原本在写字的,此时抬起头看了一眼淳常在,说了一句:淳常在似乎长高了不少啊。
一旁刚刚坐下的淳常在闻言赶紧巧妙地接了一句:皇上忘了?过了年,臣妾就满十七了。
这句话听着简单,实际上是在提醒皇上,她已经不再是入宫时的那个小姑娘了。
年满十七,是可以侍寝的信号。
这句话之后,皇上的表情变换的极其微妙——他有一搭没一搭的与甄嬛调情,看似和甄嬛在玩乐,眼珠却暗戳戳地时不时在瞄淳常在。
当一旁的淳常在看着他们,说出那是‘闺房之乐’四字时,甄嬛是不好意思,皇上却是喜笑颜开。
果然当天晚上,淳常在便如愿地被翻了绿头牌,成功进养心殿侍寝了。
相比于需要甄嬛费尽心思引荐才能侍寝的安陵容,淳常在的这一波粗暴的简单纯粹,真的高明多了。
她凭自己的脑子,光明正大的从甄嬛这里借光,又借着这光,巧妙地为自己创造了被恩宠的机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较而言,甄嬛更喜欢与她往来,也是情理之中的。
毕竟,不用耗费自己过多心力与资源就可以得到的智慧联盟,谁不要?
从甄嬛的光环里成功分的恩宠之机后,淳常在对这份恩宠的守护也是很高明的。
之前因为甄嬛避宠,她被皇后安排迁出了碎玉轩,搬进了延禧宫,与富察贵人、安陵容同住。
侍寝之事完成之后,淳常在便借着给皇后请安的机会,求到了搬回碎玉轩的机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
心愿被获准后,她毫不迟疑地立刻就令宫女和太监搬起了家。
对此,富察贵人心里很酸,安陵容也是。
但她俩心思各不相同。
见她俩前来问询,淳常在只说了一句:“我和菀姐姐都爱热闹,自然更合得来。”
这个‘更’字就是比着安陵容说的,她想跟安陵容表达的,实际是另一句话——阶层相同,才更聊得来。
富察贵闻言便知道,这话就是说给安陵容听的。
所以很自然地充当了那个拱火拆离的人。她提醒安陵容想她与淳常在同日入宫,甄嬛只邀请了淳常在同住,却没有邀请她,原因不是不言自明吗?
就是她出身不如人。
其实真实的真相并非如此,而安陵容竟相信了富察贵人的挑拨离间的那些话。
可见,淳常在说话,是很有脑子的,好东西哪里能人人都分一杯呢?
侍寝成功后的某一天,淳常在到甄嬛宫里,给她和安陵容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侍寝当晚的所见所闻。
当时,甄嬛和安陵容都给皇上亲手做了一件睡衣。甄嬛的是二龙戏珠,安陵容的是独龙戏凤。
两件睡衣,都是手工绣制的,精致华美。
皇上当晚也明明是穿着旧睡衣入睡的,谁送的睡衣都没选。
淳常在却在闲聊时刻意神情并茂地描述了皇上的选择——相比而言,甄嬛的那件皇上更喜欢;安陵容送的那件,料子不合适,花样儿也太孤独,皇上要把上面的花纹用剪子绞下来给她玩。
说这些时,淳常在假装不知道两件睡衣的来源,一边说还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
其实,仅凭初入碎玉轩时打听消息的机灵,淳常在怎么可能不知道两件睡衣的来处呢?
她这样说,只是更进一步的在暗中告诉安陵容:圈子不同,别硬往里瞎挤。
借甄嬛的光,是要靠本事的,连侍寝都要甄嬛出手的人,就算了吧。
可见,淳常在天真烂漫不假,但有脑子有主意也是货真价实的。
04、
淳常在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她人生大结局的那一次。
甄嬛过完生日不久,富察贵人怀孕被皇后所害,因祸得福的她同时被发现已怀有2个月的身孕。
为安全起见,甄嬛便待在自己宫中以读书打发时光。
淳常在见过甄嬛过生日时的满天风筝之后,问内务府要了两只风筝来找甄嬛玩。
起初甄嬛不肯,因怕腹中孩子有闪失。但经不住淳常在一再的央求,最后勉强同意陪她一起去荷花池附近放风筝。
风筝放到一半,因绳线断掉,风筝掉在了假山后面。
一群太监准备去帮她捡拾时,淳常在却一反常态,硬是不要任何人跟着,执意独自前往。
结果,在假山背后找到风筝回来的路上,意外地听到华妃与外臣勾结卖官的事,又被远处给华妃放风的曹贵人发现,之后通风报信给华妃。
最终,年仅17岁的淳常在不明不白地殒命荷花池。
淳常在这一段故事特别耐人寻味。
比如,风筝掉了,她明明可以不用上去亲自找寻的,让一帮小太监们找回即可。
可是,她为什么非要自己去呢?又为什么不让任何人跟着呢?
当时的时间是夏天,甄嬛都打着遮阳伞的,她和甄嬛一起在下面等着难道不香吗?
这一次细细地重看细品之后,我才顿悟:
淳常在执意一个人去假山的主意,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她是想借此告诉皇上,她也是喜欢风筝的,而且放的还不错。
这是玩的哪一出呢?就是甄嬛过生日时的那满天风筝飞过的余韵。
对淳常在来说,备受皇上喜爱的甄嬛在当时是棵不折不扣的大树,背靠大树好乘凉。
靠上甄嬛,她求得是保命,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恩宠的庇佑,这很聪明。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看似天真的外面下,她内心里其实有一套自己的行事主意。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她太有主意了,忽视了最该在彼时彼刻心生敬畏的东西:慎独后宫。
华妃与甄嬛势不两立已久,除不掉甄嬛,便除掉她身边最得皇上爱怜的淳常在,这是华妃早已拟定的战斗计策。
淳常在独自一人在假山偷听被撞破,若当时身边有太监们护着,周宁海再大胆也不敢灭她。
侍寝后的淳常在,那时的内心其实有点飘了。
她假装吃货骗过了所有人,唯独没有骗过更老辣的华妃。
天真无邪的吃货主意成全了她连续三年的蛰伏,但还没有让她长出能独自安好的硬实力。
她被杀,是她不听劝阻一意孤行造成的,也是她内心主意太过的结果。
后宫无弱女,淳常在蛰伏后宫的三年,聪慧其实不输甄嬛,心智的成熟也远比安陵容、夏冬春这些人高的多。
只不过,她太年轻了,胆子也大的过了头,而已。
我是作者一点新奕,欢迎关注新奕影视,也欢迎点评、转发和留言,前行不易,愿我们相遇的认真都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