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上将-刘汝明
刘汝明,字子亮。陆军上将。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十六岁那年,刘投身北洋军新成立的左路备补军,在冯玉祥管带(相当于营长)手下当了一名前哨兵,不久就当了仆长(相当于班长)。1913年8月,在冯玉祥任团长的警卫一团当排长。翌年初,在第十六混成旅当连长。
1916年,他在冯玉祥率领下,转向护国军,参加讨袁战争。
次年6月,刘汝明参与第十六混成旅官兵反对新任旅长拥护张勋复辟,他和孙良诚被推为代表,前往天津把冯玉祥请回来领导讨逆。11月,刘汝明升任旅部少校副官。1919年9月,任第三团第一营营长。
1923年,第十一师调往北京驻防,刘汝明升任团长。次年9月,他参与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建立国民军,被提升为警卫旅旅长。1926年3月,国民军以两个警卫旅为基础成立第十师,刘汝明升任师长,率三个旅一万五千余人,驻守南口,与直奉联军战斗了三个多月。刘汝明师经过多次激战,伤亡很大,官兵已不足六千人,于8月15日奉命撤至绥远。韩复榘曾劝他去投阎锡山。他说,我虽然打了败仗,但不能变节,这是军人的品格,当即拒绝了韩的劝告。
1926年9月,刘汝明加入国民党,参加了冯玉祥举行的五原誓师,率部援陕,策应北伐战争。其时,西北军的杨虎城部在西安城已被直系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围困了八个多月。刘汝明奉冯玉祥之金,带领部队火速前往西安,协同友军打垮了镇嵩军,解了西安之围。
次年1月,刘汝明升任国民革命联军第二军军长。
9月,蒋、冯联军与直鲁联军展开大战,刘汝明带领第二军出陕增援。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进至河南兰封,受到直鲁联军的反击,战况十分紧急。刘汝明部奉冯之命,向敌侧后迂回,一举将敌击渍,扭转了危局。随后,他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与蒋介石的北伐军会师。1928年,第二军改编为第二十九师,刘汝明任师长。11月,又改任第三十六师师长,不久调往南京任职。翌年春,随冯玉祥离开南京,回到第二集团军,任总部特务师师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刘汝明任第五路军总指挥,率领三个军,镇守陕西。8月,冯玉祥在陇海线的进攻受挫,他受命率第五路军出陕,准备投入主战场作战,在鲁山地区被国民党军包围。蒋介石派飞机投下劝降书、派人送信,劝他投蒋,刘汝明都没有动摇。冯玉祥通电下野后,刘才投靠阎锡山,后被蒋介石通过张学良收编。
1933年春,刘汝明任第二十九军暂编第二师师长,驻防河北省遵化县罗文峪地区。这年3月上旬,日本侵略军由东北经热河向长城以内扩张,企图攻占罗文峪。敌在炮兵、航空兵支援下,发起进攻。他采取防守反击相结合的战术,与敌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并击毙俘虏敌少佐、大佐指挥官各一名。刘汝明亲率手枪队上前线督战。士兵们见师长上阵,土气高昂,再一次重创进攻之敌。他令旅长李金田率一个团迂回到日军侧后进行袭击,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出击,日军被迫撤出了罗文峪。
1936年,刘汝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卢沟桥事变”后,任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他为保存实力,积极贯彻蒋介石以谈判扭转
时局的方针:这年8月24日,日军向张家口大举进攻,他不以主力抵抗,使部队受到严重损失。
1939年4月,日军集中二百余门重炮,一百余辆战车,十余万人马向桐柏、大洪山区进攻。刘汝明指挥第六十八军坚守随县、枣阳,抗击了敌军二十多次进攻,最后阵地丢失,转至应山继续防御。5月,他升任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十八军军长。10月27日,日军向应山进攻。他令第一四三师以一部坚守城垣,另一部向敌实施反击,激战两昼夜,该师只有七百余人突出重围,其余全部战死。
1940年,第六十八军转至确山地区,对信阳日军作战。
1941年3月,刘汝明在重庆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他数次向蒋介石报称有新四军士兵“混入”其部进行统战活动。
1943年3月,刘汝明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次年8月,晋升为陆军上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在许昌接受了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团独立旅团原田少将的投降。
1946年初,第二集团军改编为第四绥靖区,刘汝明任绥靖区司令,辖整编第五十五师和第六十八师,共六个旅六万余人;以及伪军改编的暂编河南保安第四纵队。守备陇海铁路汴徐段,监视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的行动,以保障郑州绥靖公署主力对中原解放军的围攻作战。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刘汝明部先后被歼十余个团,一个整旅。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实行战略收缩,第四绥靖区部队奉命由陇海路撤至蚌埠,改编为第八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刘汝明奉命与李延年兵团北上救援被困的黄百韬、黄维兵团。他行动迟缓,畏缩不前,当受到解放军的阻击时,便立即掉头逃跑,一下子退到淮河以南。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渠道做刘汝明的工作,争取他起义,然而他坚持追随蒋介石。
1949年初,刘汝明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指挥第五十五军、第六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解放军渡江后,刘汝明不待上级命令,当即将自己的部队赶快南撤。第九十六军和第六十八军大部被解放军歼灭,第八十一师投诚,他仅率残部南逃到福建的龙岩、漳州地区。
这年9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漳州、厦门。刘汝明的兵团部及其所属部队全部被歼灭。他和弟弟刘汝珍带领少数人员去了台湾。不久,他离开军界,过起寓公生活。1975年1月,因病在台湾去世。